原標題:煙臺“治擁堵保暢通”全年盤點:讓城市“血脈”動起來
“斷頭路”打通了,“私設地樁”被拔除了,“小紅燈”少了,坐公交更方便了,上班路程時間縮短了……城市治堵成效,是百姓看得見的幸福。一年來,在市區治擁堵保暢通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下,道路設施建設、公共交通優化、違規占道整治、交通組織優化、停車設施建設、交通秩序治理、宣傳教育等7個專項工作組,密切配合、全力攻堅,市區道路通行狀況持續改善,一番“舒筋活絡”之后,城市“血脈”動起來了,市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疏通“經絡”化堵點
路網通行能力不斷提升
備受關注的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立交工程取得新進展。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立交工程進入項目選址意見書核發批前公示階段,工程前期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開工在即。“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支護圍擋加蓋綠網1000米、道路勘察鉆孔68個、工商學院地下通道勘察鉆孔4個,正在進行《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核發批前網上公示。”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立交工程作為塔山南路配套工程,建成以后將有效提高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的交通通行效率,減少擁堵及隧道內排隊等候等現象。
一年來,中心城區路網系統加快完善,除了貫穿市區東西交通“主動脈”的塔山南路工程,許多主干路、斷頭路、丁字路、過街設施等建設也在強力推進。
城市主干道建設方面,芝罘區投入4.5億元,實施全區路網暢通工程,新建、改擴建、修復道路25條,打通“主動脈”、暢通“微循環”、破除“中梗阻”,群眾出行更加暢通;萊山區投入9.5億元,新建、續建及改造長寧路、鳳凰大街、雙河西路等道路16條,新增通車里程超過13公里,“八橫六縱”主干路網框架全面構成,城區路網體系更加完善。
市區大海陽立交橋南側文化路農貿市場門前、西南河路與毓東路交叉口、毓璜頂醫院門診樓前3座人行過街天橋的實施建設,將有效緩解人車混行壓力。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目前大海陽過街天橋已完成樁柱及天橋下部結構建設,正進行橋體鋼結構加工制作,春節前交付使用;萬達廣場過街天橋完成梯道樁位管線挖探工作,正進行下部結構施工,年底前完成樁柱建設,2020年6月底交付使用;毓璜頂醫院門診樓前人行過街天橋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計劃于2020年底前完成60%的工程量,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一元公交”成亮點
精細優化城市交通環境
一元錢,公交“坐到底”。今年,煙臺市六區152條常規公交線路正式實行一元一票制,市區公交全面進入“一元時代”。“一年下來能省一千多塊錢,坐公交肯定是上班首選。” 每天從牟平汽車站跨區到芝罘區上班的市民孫瑩告訴記者。一年來,煙臺市跨區公交以及長運距公交線路吸引力明顯提升,以61路為例,日均客流量較往年同比增長12%,對緩解城市擁堵效果明顯。
除了“一元公交”,“智慧公交”建設也在快速推進。 “煙臺公交”APP升級,增加了擁堵路段顯示功能;市區所有公交車都支持支付寶、微信以及銀聯“云閃付”等多種便捷支付模式,日均使用掃碼乘車人數超過22萬人次;建成了定制公交服務平臺,已上線運營6條定制公交線路。
一系列系統化、科學化的治理措施,由點到線、由線到片,精準發力破解堵點痛點,使城市擁堵狀況逐步改善。
市中心區191個主要路口中,高峰期飽和、接近飽和的有146個,這些路口以及學校、醫院、商場等周邊路段是堵點所在,也是群眾的痛點所在。今年以來,圍繞市區10大堵點治理,在學校方面,組織實施了校園周邊停車管理新政,小學門前禁止占路停車,中學、寄宿制學校門前車輛即停即走,嚴禁長時間停放,共施劃禁停區24處、清除停車位120個,查處校園周邊違法停車800余起、勸離車輛5000余輛。
醫院方面,重點加強了毓璜頂醫院周邊擁堵治理,針對門診樓北側行人過街流量巨大,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沖突嚴重,通行效率低等問題,啟動了行人過街天橋建設;為解決停車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問題,協調醫院一方面對外開放了西院100個停車位,另一方面,租用北側毓秀家園244個停車位,將部分員工車輛從地下停車場移出,騰出車位供就診車輛停放;協調對地下場內部護欄設置、通行線路、出入口等進行優化、順暢出入,提高了車位利用率。
其他點位上,用足用活單向交通、可變車道、“一拖二”待行區等微暢通措施,“一點一策”對71個路口實施改造,施劃交通標線66.7萬平方米,調整交通標志2471面。
重拳整治“除痛點”
綜合執法保持高壓態勢
“這里是人行道,不能擺攤,這幾天時間您先將貨品處理一下,我們馬上會進行清理整治。”日前,芝罘區桃花街與華茂街交叉路口上,芝罘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向陽中隊執法隊員正在對一名占道經營攤主進行勸導。
華茂街地處中心城區,又臨近道恕街小學,道路兩邊的人行道,歷來都是“商家必爭之地”,曾經的沿街店鋪搭棚設攤產生的交通堵塞讓市民困擾。“我們今年啟動了包括華茂街在內的占道經營專項治理,對違建商亭、占道經營攤點、露天燒烤等進行全方面清理。”芝罘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向陽中隊分隊長潘為民告訴記者,眼下,治理成效漸顯,整條街道變得清爽通暢起來。
常態治理、嚴管重罰,讓市區通行秩序持續好轉。
全體交通民警高峰定點管控、平峰動態巡控,最大限度把警力壓向路面。在學校、醫院、商場等交通流量大的點位彈性布警,道路不暢、崗勤不撤;執法小分隊午后、夜間、凌晨錯時上路,不斷提升路面見警率和管事率。組建成立鐵騎大隊,深化“文明交通示范路”創建工作,將濱海景區、校園周邊道路納入創建范圍,巡回整治亂停車等交通違法。堅持對影響道路通行秩序的交通違法嚴管重罰、上限處罰,今年以來,共組織開展62個波次的集中整治;查扣懸掛“小紅燈”疑似車輛481輛,收繳“小紅燈”1057件。
統一規劃管理,也讓“馬路拉鏈”得到嚴控。煙臺市制定措施,組織供電、供水、聯通、廣電等9家管線單位,提前申報年度挖掘計劃,制定合理施工路線圖,要求同一區域多家施工單位必須與道路改造、維修同步進行,減少了反復開挖。同時,對于車流量較大的主次干道,避開上下班早晚高峰,實行錯時施工,最大限度減少了施工對交通的影響。(記者 鐘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