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濟南《關于打造濟南夜間經濟冬季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濟南將探索街頭藝人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機制,支持街頭藝人進行文化藝術表演。好的街頭藝術是城市獨特的名片,但是另一方面,街頭演藝也常被市民投訴噪音擾民。在濟南發展夜經濟的大背景下,街頭演藝該何去何從?

寒冬深夜聽眾寥寥,四小時僅兩人打賞
23日21點半,一輛載著大包小包的電動車出現在泉城路與院前街路口,騎車人名叫張穩修。停好車,卸下音箱、吉他箱,支起演唱架、麥克風等行頭,裹著厚厚棉衣的張穩修開始了當晚街頭演唱。
作為一名街頭藝人,單提張穩修,眾多人或許陌生;但說起泉城廣場上唱歌的“風組合”樂隊,許多市民、網友都會對那個留著長發、激情四射的架子鼓手印象深刻。
如今,張穩修即將迎來自己街頭唱歌的第20個年頭。1999年,張穩修從菏澤來到濟南,跟著師傅學了一年理發,向往音樂、追求自由的他,便開始了街頭賣唱的生活。2000年夏天,泉城廣場旁的韓國城地下通道里,張穩修背著從老家帶來的吉他,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街頭演唱。為此他前后不下十次來踩點,臨唱前又灌了一瓶白酒。
街頭唱歌20年,張穩修也夢想一炮而紅。上過電視、參加過選秀節目,雖取得了不錯名次,但總是有夢想失之交臂。如今,年近四十的他已沒有當初的不羈,經營好理發店的同時,他“現在只想踏踏實實地在街頭唱唱歌”。
不同于夏夜,冬日深夜人們更傾向于在家“貓冬”。23日晚11點,泉城路已沒有了白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天冷再加深夜,行人大都是匆匆而過,無暇顧及此處還有一個街頭歌手。但張穩修卻不以為意,即便面前沒有一位聽眾,自己仍感情投入地唱著,《外面的世界》、《像我這樣的人》,一首接著一首。
少了聽眾,張穩修當晚的街頭演出效果頗為“慘烈”。到了十一點,泉城路上行人寥寥無幾,張穩修并未有收攤打算,“即便沒人聽,也可以對著車流唱?!睆?點半到凌晨近四個小時的演唱,不間斷唱了三十余首歌,張穩修僅有兩位行人“打賞”。

曾一個月收到22條告知單,屢遭投訴多次換“舞臺”
“如果早兩個小時出來,聽歌的人能多一點,但會被驅逐。”賣唱多年,張穩修已數不清被城市管理者驅逐的次數,關于驅逐原因:有時因為噪音過大,有時是占道經營。無論從執法力度、檢查頻率來說,張穩修一直認為,多年來濟南城市管理者對于街頭藝人的管理相對寬容,并沒有“嚴防死守”,通常都是持默許態度。
不過,去年濟南市的噪聲整治行動,讓他感覺到了“動真格”。2018年3月,濟南公布《關于加強社會生活噪聲治理的通告》。通告中規定:嚴禁在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中使用音量過大、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家用電器、樂器及其他音響器材。
去年一年,因噪音整治行動,張穩修的接觸地點已換過多次。先是從“老本營”泉城廣場轉移至老商埠街頭,半年之后,因“擾民”而被老商埠管理方驅逐。之后他又開始四處找尋,終于在百花洲尋得一處。2019年4月,經過與百花洲管理方的協調,張穩修作為百花洲民俗演藝的一部分,可以每晚在百花洲演出。
得到認可,就在自己以為這下終于可以放心大膽地唱時,他卻又遭到了城管、公安部門的拜訪,原因還是“噪音擾民”。這讓張穩修倍覺委屈,因為不同于以往,自己在百花洲的演出得到了管理部門的認可,并為他開具了相關的證書文件。
“一開始晚上9點多才來,后來只有聲音一響就有舉報?!彪m有證件,但市民的屢次舉報、城市管理者的多次現場執法,張穩修不得不將自己演出的結束時間從晚上九點半縮減到九點,再到八點,但投訴舉報依然不斷。最令他吃驚的是,六、七月一個月的時間里,張穩修收到了22條關于自己演出噪音擾民的“督辦告知單”。

最多時50人活躍街頭,如今不少同行去了外地
迫于各方面壓力,他只得離開百花洲,重新開始了“打游擊”式的街頭演唱事業,一直持續到現在。泉城路的幾個路段、融匯城老商埠隨機出現,而且一般在九點半之后才上街,“現在不確定,哪里不被攆就在哪”。
張穩修的遭遇并非個案,眾多街頭藝人們大都有類似經歷,不同的是張穩修仍在堅持著。曾經,市民散步于泉城廣場、寬厚里時,往往走幾步便能遇到一位街頭演唱者,形成一道獨特的人文藝術風景線。如今,隨著濟南城市噪音整治行動的開展,如此的城市人文景觀正漸漸消失,留在了記憶里。
“目前這些人大都轉戰到了酒吧、音樂餐館等場所?!睆埛€修介紹,鼎盛時期,濟南夜晚有50多個街頭歌手,20多位長期活躍;而泉城廣場北邊的過街天橋、寬厚里、人民商場、大觀園等地段則是這些人的聚集地;至于職業構成則較為廣泛,有的是大學生,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自由職業者,有的是從外地來濟南的流浪歌手,還有“風組合”這樣的專職街頭演唱者。
“也有不少人去成都、上海等地發展?!睆埛€修說,除了去酒吧、音樂餐廳的選擇,不少街頭藝人選擇離開濟南,去成都、上海等城市繼續尋求音樂夢想。
“他們其實也挺想回來的?!彪S著濟南市夜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尤其是本月20日濟南發布的《關于打造濟南夜間經濟冬季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濟南將探索街頭藝人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機制,制定出臺相關實施意見,支持街頭藝人進行文化藝術表演,更讓“張穩修”們看到了希望。張穩修說,自從濟南推出發展夜經濟的政策后,不少去外地的朋友經常向其打聽濟南的街頭演藝是否有新變化,“他們都在觀望著,政策一放寬,估計就會回來”。
嘗試:只會唱歌不會聊天,“街頭”轉“線上”普遍不成功
“天冷緣故,而非自己實力不夠,冬天都這樣。”對于23日晚的演出效果,張穩修看得很開。
畢竟街頭唱歌的年頭久了,“風組合”名號也漸漸出來,張穩修也時常收到了許多商演邀請,如演唱會的暖場、企業開業、公司年會等。
但比起商演,張穩修還是習慣街頭唱歌的感覺。除了商演并非天天有的現實原因,商演的氛圍也讓他不大自在?!坝袝r候在酒吧演出大家只是去喝酒吃飯,雖然給的演出費也挺多,但沒有人會認真聽你唱歌。”而在街頭,每當歌聲響起,市民紛紛駐足,認真聽歌的神情,讓他倍感滿足。
“街頭就是我的舞臺”,多年來始終不放棄街頭演出,除了熱愛音樂,苦于找不到更好的發展平臺也讓張穩修只能選擇在街頭演出?!皠e小看街頭演唱,它靈活多變,歌手需要隨著現場氛圍、互動等情況自由發揮,對于歌手的藝術水平也是一種鍛煉?!?/p>
然而單靠這份“滿足”無法解決養家糊口。缺少了固定的聽眾,更意味著收入的減少當下的環境,張穩修雖在堅持,但也因街頭演出收入每況愈下而發愁。“最少時一天只收入25元?!倍诎倩ㄖ薇硌輹r,他每天的收入最少也有一兩百元。
街頭唱歌會被驅趕,網上卻不會。與眾多同行一樣,張穩修也曾嘗試轉型做網絡直播,將演唱從街頭移至“線上”,但效果并不理想。
“直播是互動,但音樂人往往只會唱歌,不擅長聊天,往往會冷場?!睆埛€修說,身邊的同行大都嘗試過網絡直播,但成功轉型的幾乎沒有,而“不會聊天”是主要原因。
凌晨12點,演出結束,收拾完行頭后,張穩修又來到泉城路與省府前街的路口做“偵查”。他打算明天來此演唱,“這里晚上人多,就怕管得嚴”,對于明晚的演出地點,張穩修有些不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