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如何?未來有何發展目標?1月4日下午,在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靳磊介紹,民營經濟為濟南市貢獻了近40%的GDP、50%的稅收、60%的進出口總值、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成為濟南“揚起龍頭”“走在前列”的重要支撐力量和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靳磊表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民營市場主體突破110萬戶,注冊資本達到3.4萬億元。在全市民營企業中,經省認定的“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企業25家、隱形冠軍72家、瞪羚企業75家、獨角獸和準獨角獸企業11家、專精特新企業406家。
2019年,濟南市委、市政府首次將民營經濟增加值和增長率納入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
靳磊介紹,他們組織開展了“遍訪民企”服務活動,全市3.8萬名各級干部走訪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百萬余家,征集各類問題和意見建議2.6萬余條。在紓困解難方面,他們向金融機構首批推送了153家企業的融資需求,授信99家,授信額21億元;舉辦“投資論道面對面”和“談資論本”主題活動,7家企業與投資機構簽署3.3億元融資協議,2家企業達成新加坡上市意向;幫助和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成功進行了股權融資。 (新時報記者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