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9-2020年秋冬季,山東共經歷8輪重污染天氣過程。截至1月14日,各市共發布預警114次(其中紅色1次,橙色84次,黃色29次)。應急期間,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各市出動檢查人員39萬余人(次),檢查企業34萬余家(次),檢查工地10萬余個(次)。

  據測算,去年秋冬季以來,通過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落實應急減排措施,累計削減顆粒物4.0萬噸、二氧化硫0.9萬噸,氮氧化物4.2萬噸,揮發性有機物1.7萬噸,每輪應急對PM2.5濃度的削減比例介于6.8%-10.5%之間。PM2.5日均最大濃度和小時最大濃度,較上一個秋冬季分別下降19.5%和31.4%,發揮了很好的“削峰”作用,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記者了解到,山東對重點行業企業按照環保績效分級實行差別化管控措施,將企業評定為A、B、C三個等級。截至目前,全省共有6萬余家工業企業納入應急減排清單,2300余家包括承擔居民供電、集中供暖以及集中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等社會保障企業,涉及民生需求的農藥、醫藥類企業,重點黨媒或教學用書印刷企業,涉及外貿出口、戰略性產業、新興產業等工業企業列入保障類企業清單,實行差別化應急管控措施。

  355個省委省政府重大工程項目納入保障清單,其中重大交通設施建設項目43個、天然氣儲氣調峰建設項目20個、重大水利工程項目292個。11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重污染天氣差異化應急管控防止“一刀切”工作的通知》,堅決防止應急減排“一刀切”,最大限度減少重污染天氣應急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自2019年9月起,山東共組織開展了5次重污染天氣應急督導檢查暨企業幫扶行動,對各市應急減排清單內企業和單位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編制及執行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截至2020年1月15日,共出動執法人員280人(次),檢查企業2915家,共發現199家企業未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其中棗莊31家,濰坊29家,東營19家,德州18家,濟南、臨沂各17家,濱州16家,日照14家,菏澤12家,淄博11家,泰安8家,濟寧4家,聊城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