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是院士也是戰士》,在這篇文章里,人民日報點贊8位院士,他們是:鐘南山、李蘭娟、王辰、陳薇、喬杰院、張伯禮、仝小林、黃璐琦院士。
人民日報說:他們既是院士,也是戰士。
在這些院士當中,王辰院士是唯一的山東人。公開簡歷顯示,王辰,1962年8月,山東德州人。
在本次湖北抗疫主戰場,年過八旬的鐘南山和古稀之年的李蘭娟兩位院士,沖在一線,令人印象極為深刻,而58歲的山東籍院士王辰的媒體曝光率卻也不遑多讓,成為衛生界最受矚目的抗疫主將之一。
早在2月4日,新華社記者就在武漢采訪王辰院士,后作了長篇問答式報道,內容是武漢疫情防控的焦點問題。
2月5日和2月19日,央視《新聞1+1》節目,主持人白巖松連續兩次連線王辰。一次讓王辰介紹武漢疫情防控的最新進展,一次就“無癥狀感染者怎么發現?拐點來了嗎?新冠病毒會長期存在嗎?”等重大問題請教王辰。
王辰院士何許人也,他為何如此重要,王辰做了什么?
王辰近年先后擔任中日友好醫院院長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醫學院官方網站顯示,王辰,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學位。1991年于同校獲醫學博士學位。1994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之后,王辰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專長病種:肺栓塞,肺動脈高壓,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戒煙治療,呼吸系統疑難和危重癥。
王辰在院士梯隊里屬于“青壯派”,卻是一員久經沙場的老將。
早在2003年SARS暴發和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王辰就擔任了北京和全國臨床專家組組長,制定系列診療規程,在臨床一線救治大量患者,在業界中王辰備受年輕一代同行的崇拜。
目前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里的醫師們,從50后到90后,從住院醫師到主任醫師很多都是王辰院士的忠實粉絲。
本次疫情來勢洶洶,王辰重新披掛上陣,在抗疫主戰場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月13日,國家衛健委稱:本次戰疫除從全國抽調醫護人員支持湖北之外,重點派出了3支院士團隊,包括鐘南山院士團隊、王辰院士團隊和李蘭娟院士團隊,他們幫助湖北武漢包括全國加強復雜危重癥的會診和救治,同時積極探索新的藥物、新的療法,及時將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納入到診療方案,指導全國的醫療救治工作。
這就表明,王辰院士團隊是“三大院士團隊”之一,他們在戰疫主戰場互為犄角,擔負著觀察、研究、治療重任,角色特別,使命重大。
在本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王辰最大的貢獻,是帶領團隊迅速搭建了方艙醫院。
2月5號,他接受央視白巖松的采訪,通過這次采訪,人們認識了這位戰疫關鍵人物之一。正是王辰,讓武漢在短短24小時之內,迅速建成3所“方艙醫院”,增加了4000多張床位,這個數字是火神山醫院床位的4倍還多。
王辰認為:方艙醫院不是“至善之策”,但是“現實之策”。他提出來方艙醫院重點收治確診的新冠肺炎輕癥患者的建議,解決當下定點醫院收治容量有限的問題,同時能使確診輕癥病人得到醫療照顧、與社會隔離,能減少大量輕癥患者在家庭、社會中的傳染,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武漢肺炎蔓延勢頭。
因為在抗疫戰斗中的突出貢獻,王辰和鐘南山、李蘭娟,親切地被網友并稱為“戰疫三大金剛”。
本次抗疫中,王辰就疫情發展趨勢和特點作出的判斷,引起學界和社會的關注與重視。比如,王辰說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樣與人類共存,對此我們從臨床診治和生產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是院士也是戰士!疫情防控仍處在關鍵階段,預祝山東老鄉、王辰院士團隊愈戰愈勇,早日凱歌還!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