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事密集調整,如何影響山東?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這段時間,山東網友的心情多少有些復雜。

  先是時任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調任武漢,再者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轉崗上海。

  “誰將主政濟南?省長人選又將是誰?”連續調整之后,外界對這一經濟大省的人事任命投以高度關注。

  如今謎底揭曉,省會濟南已于前段時間易帥。今天上午的最新消息是,原任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的李干杰出任山東省副省長、代理省長。

  對山東來說,眼下正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官方表述中定義2020年為“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也是重點工作攻堅年”。

  解題關鍵在“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在于,無論省級黨委班子、省政府成員,還是濟南、青島、煙臺三大重鎮的黨政一把手,近五年間調整均較為頻繁。

  密集調整之后,山東將走向何方?我們試圖從這些地方發展的“操盤手”身上窺探一二。

  01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9月至今,已有9名省委常委調離山東。除最新調動的龔正、王忠林外,還包括現任黑龍江省長王文濤(原濟南市委書記)、西安市委書記王浩(原煙臺市委書記)等。

  城市進化論據公開資料整理(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而在山東現任12位省委常委中,僅有3名山東籍常委一直在省內任職,在地方工作多年后獲得提拔;另外9人中,不少在某一系統內工作數十年,如審計系統出身的劉家義,紀檢系統走出的陳輻寬,長期任職環保系統的李干杰,以及此前履新濟南的孫立成。

  城市進化論據公開資料整理(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梳理現任12位省委常委的簡歷,有9人是在近三年從外調入或省內晉升“入常”。

  省政府層面,情況有些相似。目前8位副省長中,有7人的履新時間均在2017年以后(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除外)。

  城市進化論據公開資料整理(以當選副省長時間計)

  從履歷看,山東副省長們多有專業背景,其中5人獲博士學位。

  國家能源集團原總經理凌文,于2019年5月履新山東副省長,在目前山東省政府領導排名中,排在常務副省長之后。

  資料顯示,凌文于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院官網介紹其為“著名能源工程管理專家”,“奠定了神華集團在全球煤基能源行業的領先地位,推動了我國煤炭安全、高效、綠色開發和清潔轉化利用整體水平的提升”。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凌文曾向城叔表示,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改變,所以有責任把煤炭這篇文章做好,同時,他還呼吁大家公正客觀看待煤炭這種能源,“定義清潔能源時,不應該只看出身,而是要看排放。”

  而山東的問題在于,能源消費總量約占全國十分之一,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如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一道必須邁過的難關。

  年齡上,副省長們以60后為主,1971年出生的劉強是目前山東最年輕的副部級官員,其也是近年來引發外界廣泛關注的“金融副省長”。

  劉強曾在中國農業銀行體系內工作20余年,從基層起步,2015年任農行上海管理部常務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2016年11月起出任中國銀行副行長。

  業內普遍認為,金融系統相對獨立而專業,“金融副省長”不僅自帶資源,有利于地方金融業發展,同時也更知道從何下手,化解各類金融風險。

  有意思的是,每每說到金融系統干部對地方發展的影響,一定繞不過“郭樹清山東金改”。

  2013年3月,時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履新山東,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旋即開始大刀闊斧推進金融改革。

  同年8月,被稱為“山東金改22條”的《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出爐,數據顯示,改革后,山東省金融業增加值從2012年1936.11億元,提高到2015年3130.6億元,增長61.7%。

  2017年2月,郭樹清重返金融街,任(原)銀監會第三任主席,兩個月后,從海關系統走出的龔正出任山東代省長,正式接棒。

  在此之前,龔正已擔任山東省委副書記1年9個月,直至此番履新上海,其在山東工作了4年又6個月。

  對于最新走馬上任的李干杰來說,眼下山東的任務并不輕松——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山東省2018年GDP數據修訂為66649億元,比初步核算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

  盡管修訂后山東經濟總量仍排在廣東、江蘇之后,但“標兵漸遠、追兵漸近”愈發寫實,“老三”地位岌岌可危。

  四地GDP對比,2018年為核定后數據   城市進化論據公開數據整理

  02

  青島、濟南、煙臺,這是三座山東重要的城市,在全省經濟版圖上的位次排序。

  整體而言,最近五年,這三地的黨政一把手以山東籍官員為主,省級部門、地市之間轉崗居多,王文濤是其中唯一一個跨省調動的市委書記。

  同時,濟南、青島的三任市委書記均由省委常委兼任——這種被形容為“省官治市”的高配安排,目前已較為普遍,凸顯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之于全省的重要性。而四任煙臺市委書記中,只有王浩是在任上晉升“入常”。

  2015年3月27日,50歲的江蘇人王文濤,從南昌北上濟南,填補此前落馬的王敏留下的職位空缺。

  城市進化論據公開資料整理(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在他擔任濟南市委書記期間,濟南開始積極建設“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竭力匹配“山東省會”的身份。

  在外界評價中,王文濤被稱為濟南“最懂經濟”的書記,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等,都讓這座北方城市感受到了“海派”風氣,推動城市快速發展——

  2015年,濟南GDP首次突破6000億元大關,達到6100.2億元,同比增長8.1%;2017年,再上一個臺階,GDP達到7201.96億元,增速8%。

  2018年5月,王文濤的“搭檔”王忠林正式接棒,開始主政濟南。這位政法系統出身的主官常被貼上“作風硬派”“執行力強”的標簽。在他任上,濟南頻頻加碼提高城市首位度的舉措,毫不遮掩做強省會的決心。

  隨著萊蕪正式并入,濟南經濟總量超越煙臺,升至全省第二,數據顯示,2019年其GDP達到9443.4億元,增速7%,逼近萬億大關。

  如今,“十三五”行將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啟,濟南迎來新任主官孫立成。濟南能否實現新突破,備受各方矚目。

  而青島作為省內的經濟“老大”,山東在其人事安排上從來都是“高配”。最近三任市委書記中,李群任職時間最長(6年5個月),而自孟凡利接任青島市長以來,其分別與張江汀、王清憲兩任書記搭班工作。

  城市進化論據公開資料整理(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值得注意的是,王清憲調任青島前,系山東省委常委、秘書長,接替他的則是現任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

  2019年,青島經濟總量為11741.31億元,在被無錫、寧波反超的同時,也面臨長沙、鄭州的擠壓。這座曾以“中國青島”名號闖世界的城市,正變得不那么耀眼。

  我們此前曾分析過,濟南能否乘勢崛起、青島能否重塑優勢,關系著山東能否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以及在全國區域格局中的地位。

  而在山東省內,和外界平時高度關注濟南、青島兩市稍有不同,省內多有“濟青煙”的提法。

  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其中,“濟青煙”被明確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三核”,要發揮引領作用。去年公布的自貿區總體方案也顯示,山東自貿區涵蓋濟青煙三大片區。

  具體來看,煙臺最近幾任書記市長均為山東人,仕途一直在山東省內,且省內調動較為頻繁。其中,曾短暫主政煙臺的王浩現已調往陜西,主政西北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西安;現任煙臺市長的陳飛現年僅45歲。

  城市進化論據公開資料整理(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煙臺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在濟南距離萬億之城只差“臨門一腳”之時,其經濟總量卻仍停留在8000億量級以內。去年煙臺經濟總量為7653.45億元,增速5.5%。

  今年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的決戰決勝之年,作為省內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三核”之一,煙臺若能借自貿區平臺,重新找到開放優勢,形成新的增長點,才能在此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