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濟南段,堤防被加寬加高。
伴隨著河道的開挖,濟南城區防洪能力提升將迎來重大時刻。在濟青高速跨小清河橋往東,小清河兩岸正在拓挖。這是繼2007年濟南開始擴挖市區段小清河后的再次擴挖。而這一次將結束濟南城區小清河下游的“卡脖子”歷史,使濟南城區的防洪能力真正提至百年一遇。
河底擴挖基本已完成
寬度已經達到100米
5月19日上午10時,荷花路與濟青高速交叉口往東約一公里處,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1標段的十多輛挖掘機和渣土車正在已經開挖的河床上忙碌。河床北邊,就是流經濟南市區的小清河,綠色的河水流過老河道,與新挖出的河道隔著土圍擋。
新挖出的河道比老河道寬出3倍左右。河兩側的堤防也在加寬,在機場路與小清河交叉處向東一百多米,小清河北岸,長臂挖掘機正從河底挖泥到河堤上。
這是我省“頭號”水利工程的施工現場。小清河是濟南市區目前唯一對外排水河道,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濟南段)將對從濟青高速至章丘鄒平邊界的小清河干流全線擴挖,其中,濟青高速至新柴裝閘16.3公里的非復航段河道,底寬將從目前的30米拓寬至100米,堤防要加寬加高,左岸(北岸)的堤頂在原先4—6米的基礎上加寬和加高,右岸(南側)在原先8—10米的寬度基礎上,要加高半米左右。
“目前河水深約2.5米,等我們挖完了,河水能深到6米,原先河面距離堤頂僅僅一米,等修完后,能到4—6米。”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5標段項目經理任世隆在施工現場介紹,河底擴挖基本已完成,寬度已經達到100米。
記者現場看到,河道通過導流施工,老河道被小土堆擋在中間,南北兩側分別擴挖新的河道。任世隆說,堤壩拓寬后,還將鋪路。其中,右岸(南側)將變為雙向四車道,左岸(北岸)將變為雙向兩車道。
工程進入搶工期
16公里有160臺挖掘機
目前該工程已經進入了搶工期,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濟南段)項目經理孫秀國說,工程24小時施工,16.3公里的河段有160臺挖掘機、500輛渣土車在工作,每天有七八千車次在外運挖出的土方。挖掘機中還有不少長臂挖掘機,可以直接把河底的淤泥挖出來放到堤壩上,要比普通挖掘機效率高很多。
“總共需要運出730萬方土,現在已經運完了400萬方,完成近60%。”孫秀國說,沿線筑堤需要用40萬方土,除了就地消納外,大部分的土方要外運。而渣土車需要走兩側的堤頂土路外運土方,為了保護堤壩,目前堤壩暫時沒有形成設計的高度,僅完成10%的工作量,等土方外運得差不多了,才能進一步加高。
除了擴挖和加深外,這一次為提升防洪和排澇能力,沿線還將新建兩個泵站,分別是友誼河泵站和趙王河泵站,一旦出現內澇,泵站開啟可以加快河水流入小清河,加速排澇。
“工程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20年一遇的排澇標準設計,根據省里的要求,今年6月30日主汛期到來之前,16.3公里擴挖段的主體工程要完工。”孫秀國說,這一次的小清河防洪治理將結束小清河(濟南段)下游“卡脖子”的歷史。
每逢大雨都得繃緊弦
去年曾發生河水倒灌
在濟青高速與荷花路交叉口往東,工程1標段正在施工的沙河大橋旁,不時有村民從旁邊臨時搭起的鐵皮橋上通過。這里是東沙河村,東沙河三村村主任路洪圖還記得去年臺風來襲時值班的情景。
“好幾天晝夜值班,每半小時跟街道辦匯報一次,村里志愿者成立了應急小分隊,拿著鐵锨等工具守在河邊的堤壩上。”路洪圖說,那一晚河水上漲很快,但好在沒有漫堤,不過,大河漲水小河滿,小清河的水順著村里的小河倒灌,把小河上一座清代的老橋淹了半米左右,所幸沒有淹到農房。
在81歲的西沙河村民路俊平印象中,小清河的水很少漫到村里來。之前,因為臨河而居,村里的路基加高過。但是每到雨季,村民也會繃緊弦。“有關部門會發預報,我們也會提前做好準備,每逢大雨的時候,都會有村干部值班,也會提前跟村民下通知。”路洪圖說。
記者了解到,此次小清河擴挖與去年夏天的“利奇馬”臺風不無關系。“利奇馬”臺風給濟南帶來了平均215.4毫米的降水,濟南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庫中10座提閘泄洪,濟南市防指啟動了防汛I級(紅色)應急響應。48小時基本不間斷降雨后,濟南市區內的水都要排到小清河,小清河黃臺水文站實時測量水位很快達到22米的黃色預警線。作為城區唯一的外排河道,小清河可謂肩負重任。
本次擴挖,對于河邊村居來說,將極大增強村民們的抗洪信心。小清河濟南段下游告別“卡脖子”歷史,濟南城區防洪“補課”也迎來了重大節點。
相關鏈接
補齊防洪短板落下的工程都要建成
小清河是我省汛期重要行洪泄洪通道。其實,濟南對小清河進行過多次治理。
目前濟青高速以東的河道,就是1996年11月至1997年6月綜合治理時形成的。當時,小清河濟南段挖筑土方1620萬立方米,砌石護岸53.6萬立方米,河道防洪能力基本達到20年一遇,但據《小清河綜合治理》一書記載,因臘山分洪工程未實施,滯洪區、易澇區被開發利用,部分河道建筑物嚴重阻水造成干流排水能力低等原因,工程仍未達到當時省里制定的濟南市區段50年一遇的防洪目標。
2007年夏季之后,濟南對小清河防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河道淤積,當時小清河濟南段的防洪標準不到20年一遇,2007年11月濟南啟動了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防洪自然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當時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防洪除澇規劃設計標準定為百年一遇防洪、十年一遇除澇。
“根據當時的設計,小清河洪水防御體系不只是小清河市區段的擴挖。”濟南市小清河管理處主任李晶玉說,小清河干流治理濟南段工程總體布局為“分洪、擴挖、滯蓄”,“分洪”即興建臘山分洪工程,“擴挖”即全線擴大小清河干流斷面,“滯蓄”即興建小李家滯洪區,臨時滯蓄,錯峰下泄。
在2011年完成的小清河綜合治理中,小清河從源頭睦里閘到濟青高速公路橋的31公里河道達到了百年一遇的標準,而濟青高速橋再往東沒有一并施工,小李家蓄滯洪區也沒有建成。
臘山分洪工程則2012年底通過使用投入驗收,正式交付運行管理單位使用,2013年6月完成了單位工程驗收。
“這一次的工程是小清河的全流域治理,這一次濟南段‘落下’的工程都要做,‘卡脖子’段擴挖至設計標準,同時小李家蓄滯洪區也要建成。”李晶玉說,正在進行的小清河防洪治理(濟南段)工程在新柴莊閘以上是百年一遇標準,而一旦出現百年一遇洪水,還可以將洪水部分分流暫蓄在小李家蓄滯洪區,再往下游河道將達到50年一遇標準,這樣將能實現防洪能力的銜接。
延伸閱讀
小清河鄒平段率先完成堤防填筑和河道開挖任務
近日,山東省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工地傳來捷報,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干流鄒平段)完成堤防填筑和河道開挖任務,鄒平市成為工程沿線5市10縣(市、區)中第一個完成主體工程的縣市區。
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干流鄒平段)總投資4.5億元,筑堤長度74.4公里,填筑土方110萬立方米,杏花河故道土方開挖40萬立方米。從2月28日復工到4月30日,僅用2個月時間即全面完成堤防填筑和河道開挖任務,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5月10日前完成筑堤工程的時間節點要求提前了10天。
小清河是我省一條集航運、防洪、生態、環保、旅游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河流。為減少類似2019年超強臺風“利奇馬”來襲時對全省造成的嚴重影響,保護小清河流域2760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山東決定將小清河復航工程與小清河干流治理合并實施,并提出“2020年主汛期前(6月30日)完成金家橋閘下河道全斷面及閘上河道23米底寬擴挖”的目標任務。
小清河全長237公里,其中濟南段長70.5公里、流域面積2792平方公里。自南宋年間開挖以來,小清河已有近900年歷史。作為濟南市區目前唯一對外排水河道,經過近兩年的持續攻堅,小清河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