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風雨兼程、六年同心協力、六年砥礪奮進,記載著濟寧這座城市不斷提升的城市氣質與品質,不斷豐富的文明色彩與內涵,不斷充盈的城市溫馨與溫情。

六載時光,在濟寧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在儒鄉圣地、運河之畔這片沃土上蓬勃開展、強力推進,以勢如破竹的氣勢詮釋著濟寧人的精神追求和美好向往。在社區、廣場、綠地,不經意間發現身邊的環境更加靚麗;在車站、醫院、公交站點,井然有序成為最美的風景;在背街小巷、城郊結合部、甚至是角角落落,處處干干凈凈、和和美美……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畫卷徐徐展開,彬彬有禮的濟寧人收獲最值得欣慰的碩果——連續三年在全省16市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位居第一位。
城市新貌鑄就靚麗色彩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無論是新項目建設,還是老舊小區改造,抑或是各類專項整治活動的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的目的就是讓城市更宜居,讓居民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著力于打造生活宜居城市,濟寧市一大批重點項目落成開放,市文化中心、濟寧大劇院、市雜技城等文化“新地標”全部啟用,讓市民浸潤在濃郁的文化氣息之中;市民公園、兒童公園、鳳凰臺植物園、龍湖濕地公園建成開園,讓市民有了更多休閑的好去處;“口袋綠地”“口袋公園”、健身路徑星羅棋布,讓市民在家門口沐浴綠色氧吧;停車場、充電樁、衛生間等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讓社區、街巷顏值大幅提升;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城管云平臺、智慧環衛等賦能設施,讓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城市因路而興,因路而美。城市的騰飛,離不開交通的發達;文明有序的交通秩序,也折射著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條條新開通的道路成為盤活沿途“金飯碗”、托起百姓“小康夢”的“快車道”,一次次的文明禮讓、文明駕駛讓城市“血脈”更加和諧順暢。近年來,濟寧市強力推進濟寧新機場、魯南高鐵曲菏段、內環高架等35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大二環、泗河道路和環湖大道東線、棗菏高速竣工通車,火炬路跨線橋、王母閣路跨線橋、主城區內環高架一標段通車,讓濟寧“高架——快速路——高速——高鐵”實現無縫對接。而在主城區,增設交通基礎設施、優化路段掉頭口、道路渠化改造、新建公共停車場等,不斷改善著市民安全暢通的出行環境。
如今,行走在濟寧的大街小巷,道路平坦順暢、設施先進完善;路口秩序井然、候車上車自覺排隊、“禮讓斑馬線”成為自覺行為;十字路口值守的“小紅帽”們耐心負責,做好引導、陪伴和帶領——這是濟寧市民交通出行的常態,更是城市文明迅速提升的生動寫照。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整潔有序的農貿市場一面連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民生考量,一面直觀體
在任城區新紅星農貿市場,攤位上瓜果蔬菜新鮮水嫩,車輛停放有序,地面干凈清爽,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菜市場的變化忒大了,以前那叫一個‘臟亂差’,再瞧瞧現在,買菜就像逛超市,舒服!”家住任城區阜橋街道紅星新村社區的“老濟寧”蘇阿姨為改造后舒適整潔的市場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六載的風雨兼程,城市面貌的改變并不僅僅只有這些。如今的濟寧市,道路更加平整,綠化更加蔥蘢,空氣更加清潔,環境更加優美,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社區小區管理服務等20項規范提升行動讓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現在濟寧的街道干凈了、亮麗了,路也更加通暢了;樹多了、花艷了;學校、公園、健身休閑場所增加了,燈光亮化讓夜色美了,變化太大了……”市民王大爺對此感慨頗深。
文明新風映出美麗風景
今天的濟寧,蓬勃生長、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撲面而來——漫步城市大街小巷,制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廣告、景觀小品賞心悅目,孝老愛親、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發生,文明禮讓的“和諧之花”遍開城市中的各個角落……崇德向善之風如春風化雨般潛移默化地引領社會新風尚,匯聚正能量,成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程中一抹亮麗的底色。
身穿志愿馬甲、手拿各種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拾垃圾、撿煙頭、維護交通路口的秩序……他們來自于群眾,也活躍在群眾之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傳遞正能量,引領城市文明不斷前進。他們就是可親可敬的志愿者們。
劉榮是仙營街道巾幗志愿者中的一員,每天她都要走上兩三萬步,用腳步丈量“整潔”,發現問題立即著手解決。“我們小區變得‘齊整美’,小劉功不可沒,她幫忙清理衛生死角,搬運樓道和安全通道的垃圾和雜物,干起活來像個女漢子。”一提到劉榮,居民都夸贊她是一名不怕苦、不怕累、熱心腸的好姑娘。在創城工作中,還有許許多多像劉榮一樣的志愿者,他們延伸的是創城深度,拉近的是民生距離。
漫步在濟寧街頭,隨處可見“路長”“文明勸導員”、文明巡訪員、創城志愿者的身影,他們用負責的態度、勤勉的付出、貼心的服務和真摯的笑容,讓更多的市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氣質和溫度。
與此同時,一批又一批的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新時代好少年等優秀代表的評選,也在我們身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觀念。他們倡樹新風,“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文明禮讓、微笑服務、志愿奉獻、慈善捐助、孝老敬親、鄰里和睦……暖心的一幕幕越來越多地發生在濟寧的大街小巷,市民的一言一行都浸潤著文明的樣子。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市民群眾的參與和認可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深刻內涵,濟寧通過開展攝影展、書畫展、文藝演出、公益廣告大賽、基層宣講、發放宣傳品等一系列全民動員、全民參與的社會宣傳活動,凝聚起每位市民的智慧和力量,奏響了齊心協力、昂揚奮進的“大合唱”。同時,“青春志愿行 共創文明城”“凝聚巾幗力量 共創文明城市”“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城”“同心筑夢新時代 創城路上展風采”“鮮花送禮讓”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全市各行各業同心創城的熱忱,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蓬勃開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也讓孔孟之鄉綻放出了新的“文明之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分中心實現全覆蓋,社區(村)文明實踐站遍地開花,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上線運行,各種活動精彩紛呈,涌現出“母子傳承國學”“小板凳紅色宣講隊”“蒲公英夜堂”“舞前十分鐘”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文明實踐活動品牌,并在全省、全國叫響。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分中心、實踐站成了群眾愿來、常來、樂來的“百姓之家”。實施文明上網、“公筷公勺 文明用餐”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文明旅游、文明出行等一系列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連續多年開展文明規范大宣講、文明勸導大實踐活動。出臺《濟寧市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濟寧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濟寧市養犬管理條例》,依法嚴管不文明行為。
一座城市,環境是容貌,文明是靈魂。濟寧作為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座名城,文明是永不褪色的城市符號。昂首向前,濟寧的創城之路雖任重道遠,但創城精神已然深入人心,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自覺行動。
人民滿意才是最終目標
6月末,端午節,在觀音閣街道東營社區里,居民們支起大桌子,準備好糯米、蜜棗、粽葉等原料,左鄰右舍圍坐一起包粽子,歡聲笑語間和諧的鄰里關系讓城市更有溫度。“我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城市環境越來越漂亮、社區服務越來越貼心、鄰里之間越來越和睦、生活越來越舒心。”談起濟寧發生的巨大變化,市民蘇大爺不禁連豎拇指,表達著對美好生活日新月異的滿足和憧憬。
“現在真是改變了許多。過去開戶要跑去銀行,領發票要去稅務部門,刻個章得找公安部門,多邊跑,還要跑多趟。現在好了,離哪兒近就去哪里辦,一個地方就能辦成所有事。”在金城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市民徐先生感慨著政務服務的便捷化。徐先生開辦企業所需要的營業執照、公章刻制、稅票申領、銀行開戶、社保登記等流程,在他所在街道服務網點就可以辦理完成。
在阜橋街道浣筆泉社區,轄區內的篦子市街是一條背街小巷,因為歷史悠久,原本小巷里道路狹窄,道路標識線不清,墻面破損嚴重……“路面平整,走起路來也舒服”“線位清晰,停車方便還不擁堵”“井蓋換成新的,小朋友玩耍也放心”“墻面干凈了,看著真舒服”,在最近舉行的居民代表會議中,話題都離不開基礎設施提升工程為小巷帶來的新變化,居民們像是打開話匣子一般,暢談著新感受。看著越變越美的小巷風貌,居民們喜上眉梢,表示有了“老巷新街”的感覺。
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感嘆,發生在濟寧城市的各個角落、居民身邊的方方面面,事事感覺到方便有序,處處感受到踏實溫暖。在創城工作中,濟寧市窗口行業扎實開展“文明服務、微笑服務、誠信經營、行業規范、素質提升”等文明行業創建活動,有效提升了窗口行業、窗口單位服務水平。各級為民服務中心全面優化為民辦事服務水平,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不斷拓展“一站式”服務內容;社區服務中心激發社區“微活力”,盡可能方便群眾,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難事妥善解決”。
注重靠民惠民,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既注重民生幸福,更注重順應民心民意,濟寧市堅持把靠民惠民貫穿/p>
讓人民滿意才是最終目標,濟寧的變化體現在市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六載時光,濟寧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創建為民、靠民、惠民理念根植于創城全過程,不松氣不歇腳,持續提升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濟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