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意指職場人還沒找好下家,不考慮后路,決然辭職的一種方式。伴隨著行業間、企業間的人才流動日益活躍,裸辭現象也逐漸成為一種職場常態。相信有不少職場人都會在某一時刻爆發出“我不干了!”的想法。

  據山東本土求職招聘網站齊魯人才網數據顯示,有超過8成的山東職場人有過裸辭的想法;從沒想過裸辭的“硬核”職場人只有14.98%。從意向裸辭周期占比來看,偶爾想過幾次占大多數,其占比高達51.54%;有13.84%的職場人表示每個月都想裸辭;“每周會想”的占比為4.28%;甚至有15.36%的職場人表示每天都想裸辭。在不確定陰云籠罩下的2020年,山東職場人對待裸辭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又是什么因素左右著職場人對裸辭的判斷?哪些城市的職場人裸辭最多?為此山東本土求職招聘網站齊魯人才網面向山東5萬名職場人發布問卷并進行整理,從多個數據維度進行揭示,為廣大職場人提供參考。

  兩極分化,職場“后浪”更加果敢

  在裸辭這件事上,職場人的執行力真的很強,這其中,職場“后浪”裸辭的行動力比“前浪”還果敢。數據顯示,面對裸辭,山東不同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應屆生/不足一年的職場人占比最高,為36.87%,而這其中,更有甚者入職不足一個月便告別江湖,以逃離來自社會的“毒打”;擁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職場老兵”,比例高達29.34%。工作經驗在3-4年的職場人占比為13.38%;2-3年的占比為8.24%;4-5年和1-2年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占比分別為6.49%和5.68%。

  對于裸辭,今年剛畢業的李雪(化名)表示:“之前面試感覺挺好,但是真正進入公司開始工作,我卻發現‘沒內味兒’了,尤其是公司的工作氛圍,最讓我接受不了的就是沒完沒了地培訓,所以不到一周我就辭職了”。對于今后的打算她表示:“我覺著我現在的狀態還不能適應職場,我準備二戰考研”。通過這個案例不難發現,職場“后浪”們對于裸辭源于其自帶的“任性光環”,但為何擁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職場人也熱衷于裸辭?對此我們也對山東職場人裸辭因素進行深入調查。

  不開心、工資低、沒盼頭,工作氣氛不佳比錢不到位更讓人想裸辭

  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職場人裸辭?據齊魯人才網調查數據顯示,最讓人想裸辭的三大原因是:不開心、工資低、沒盼頭。選擇“團隊氛圍不佳”(31.18%)、薪資待遇差(19.36%)和晉升困難(14.36%)占據前三位。所以說,心情、薪資和希望,都很重要。除此之外,工作無趣/不出業績占比為11.64%;個人身體健康占比為7.37%;加班頻繁、家庭原因占比也相對較高,分別為7.28%和5.06%。

  面對我們的調查,來自青島的王先生表示:“大學畢業就在這家公司工作,滿打滿算也有8年了,不到萬不得已真的不會選擇裸辭”。對于裸辭的原因他表示:“這個也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吧,就我個人而言,我首先考慮的是個人職業規劃問題,目前在公司工作這么久依然處在基層管理崗位,這是最讓我不能接受的;其次公司團隊成員日益年輕化,95后甚至是00后都逐漸步入職場,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團隊的氛圍,讓我感到了一些不適應”。對于其今后打算,王先生表示:目前還沒有考慮好,況且暫時經濟上沒有困難。“今年不打算求職了,先好好放松一下吧”。

  底氣來源于錢,近3成裸辭職場人存款超10萬

  什么是你裸辭的最大阻礙?有職場人表示是因為房貸、車貸和孩子教育的壓力;有職場人表示是因為害怕下一份工作不好找;也有職場人表示“社保公積金不能斷檔”;更有職場人表示“不能沒有工作”……歸根結底,攔住職場人“告辭”的第一大原因就是錢。那么到底有多少“余糧”才能積聚起向老板說出“我不干了”的底氣?

  針對裸辭職場人存款多少的問題,27.97%的職場人表示要“不少于10萬元”;16.58%的職場人表示要“不少于5萬元”;13.63%的職場人表示要“不少于2萬元”;更有20.36%的職場人將“不少于5000元”作為自己裸辭的“底氣金”。

  令人意外的是,有21.46%的職場人回答“無所謂,說走就走”。做出如此霸氣回復的主要集中在兩大人群,一群是步入職場不滿一年的應屆畢業生;另一群則是混跡職場超過10年的“老油條”。可以理解為,一邊是年輕氣盛、無所畏懼、敢拼敢闖,一邊是有積蓄、有經驗、有人脈,隨時能東山再起。

  16地市裸辭人數曝光,青島職場人最任性

  注:裸辭率為當地裸辭職場人數量與當地離職職場人數量的比值。

  從山東16地市職場人裸辭率來看, 青島、濟南兩地呈現出“絕對優勢”,兩地裸辭率分別為45.03%和41.78%;煙臺、濰坊兩地裸辭率也相對較高,分別為30.32%和29.68%;濟寧、淄博、臨沂、泰安、東營五地裸辭職場人占比也相對較高,裸辭率均在5%以上。綜合來看,職場人裸辭人數與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基本呈正相關態勢。

  青島作為省內僅有的“新一線城市”,優質崗位的發布速度較快,眾多央企,百強企業紛紛進駐青島,給青島職場人帶去了更多更優的工作崗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個人職場的穩定性,從而誘發了當地職場人的裸辭行為,省會濟南的情況也與之類似。另外,青島、濟南作為高校聚集地,當地職場人的裸辭同樣與畢業生的流動密切相關。畢業生由于其群體特殊性,流動時受到家庭、戶口等因素限制程度小,影響因素主要是發展空間與薪資水平。青島、濟南兩市崗位發布量長期位列全省前兩名,對畢業生而言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并且崗位薪酬也常年領跑全省,雖然生活成本相對較高,但挑戰與機遇并存,進而出現兩地裸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

  面對裸辭,2020年山東職場人更加慎重

  當前穩就業的任務依然艱巨,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這也讓山東職場人對待裸辭的態度產生了轉變。據上圖數據顯示,62.27%的職場人表示 “會更慎重決定”,較2019年同期上漲了19.89個百分點;29.89%的職場人表示“沒有影響”,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8.89個百分點;僅有7.84%的職場人表示會“果斷行動”,較去年同期下降11個百分點。

  今年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市場需求下滑、招聘延期、求職受限的情況時有發生。隨著7、8月份高校畢業生集中進入市場,重點群體就業將面臨新的壓力。并且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發展與外部環境均面臨不確定性,這些都是職場人更加謹慎裸辭的原因。

  雖然“裸辭一時爽”,對于職場人而言并不是“一直裸辭一直爽”,裸辭仍需要理性對待。職場人應定期復盤和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吸納職場動態與行業趨勢,從而在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上找到最佳契合點,目標明確才能理性地做出任何決定。更值得所有職場人借鑒的是,與其到崗之后憤而裸辭,不如提前圍繞目標企業進行背景調查,避免之后踩坑,從而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