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省科技館新館開啟“全亮模式”,距離全館竣工又近一步!

夜色中的濟南西部新城又增添一抹新的亮色。位于省會大劇院南側的山東省科技館新館外立面近日開啟“全亮模式”,預示著距離全館竣工又近了一步。
據悉,新館總建筑面積約8萬㎡,造價5.77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全國十大科技館之一,也是山東的科技文化新地標。

夕陽下的山東科技館
“綠色智慧建造”賦能科技新館
2018年6月20日召開的項目智慧工地啟動會,提出以“共享+集成”為核心思路進行智慧工地集成管理,建設全省首個集成化控制機房,實現了揚塵在線監測及自動化噴淋、施工現場全方位監控、智慧物業等技術,提高了交互明確性和響應速度,突出了“綠色施工、智慧建造”的施工理念。
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部利用二維碼技術與BIM技術相結合,制作基于BIM技術的三維節點庫、技術交底庫、安全交底庫并實現現場做法效果三維展示,有效提高了交底準確率,確保工程質量。
據了解,項目部智慧工地應用,累計節約各方協調聯絡時間51天,縮短工期63天,減少材料浪費216萬元。項目同時減少了質量及安全隱患,成功獲得2019年“山東省綠色智慧建造示范工程”。
“鐵軍精神”鑄就匠心品質工程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項目覆蓋專業多、結構形式復雜,給施工帶來巨大挑戰。
巨型球幕影院是本工程設計的一大亮點和難點。據介紹,殼體直徑28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純混凝土單層薄殼殼體結構,架體施工、模板體系選擇均為管理重點。記者在現場看到,球幕影院銀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銀幕影像大而清晰,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具有裸眼3D效果。
超大規模高支模施工同樣難度巨大,項目一、二層層高8.8m,高支模區域占比82.8%,各類看臺、展廳、報告廳結構交錯重疊,項目部通過BIM+智慧工地實現高支模施工監測報警,確保了施工進度、質量及安全。
此外還有施工難度極高的梁柱節點,單個節點381根鋼筋交錯,每根鋼筋均需精細加工及安裝,經國家超限審查專家于海平大師論證,施工難度為省內之最。
據介紹,工程施工進度迅速,即將驗收交付。目前項目幕墻外立面施工已基本完成,球幕影院亮燈,科技館LOGO安裝完畢,室外大屏幕點亮,給西部新城的夜色增添了一份景致。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館具有傳授科學方法、培育科學精神、提升公眾科技素養及發展創新文化的重要作用,山東省科技館新館定位山東省科技傳播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創客體驗中心,待開放后,將會在為民眾普及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等方面提升新的臺階。
(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