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爆山東威海乳山市的海景房每平方米只賣1000元,這個價格讓人很難和海景房掛鉤,甚至不及很多偏遠的中西部小縣城。威海海景房房價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十一假日期間,第一財經記者驅車來到乳山銀灘。一路上,多處荒敗斑駁、無人入住的“別墅”映入眼簾,防水、墻皮修復的店鋪顯眼地林立在路旁。走進最靠近銀灘的大慶路一條街,除了熱熱鬧鬧的海鮮炒菜館,每隔幾米就有一家房屋中介的門頭,門口、墻面上貼出了密密麻麻的二手海景房的銷售信息。
“今年以來房價明顯下跌,生意很不好做。賣房的房主不少,疫情影響不知道啥時候過去,有些歲數大的人也不愿意來了,有些人生意不景氣,急著用錢想把房子賣了套現,但是來打聽想買房的人比往年少多了。” 在銀灘做房屋中介十來年的王東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對于網傳的10萬元不到買到一套海景房的情況,王東北認為這并不具有參考價值,“房子價格確實在下跌,但市場平均價大約在3000元,那些標著1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要不就是閣樓,要不就是車庫改的。”王東北說。
海景房為何賣出“白菜價”
王東北在銀灘做海景房中介已經有13年時間。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在銀灘周圍活躍著1000多家中介,大家常常互通有無。在房價上漲的年景,王東北通過低買高賣的方式,一套房子可以賺上幾萬塊錢,但隨著今年房價的下跌和市場的清淡,他去年收的幾套房子不得不賠錢甩賣。
“我去年以33萬的價錢收了一套6樓的電梯房,房齡10年,88平方米精裝修,當時市場價是36萬元。原房主來自江蘇,買來投資的,一次沒住過。我低價收了,沒想到今年即使降價到30萬也很難賣。”王東北說。
王東北現在手里已經有十多套房子,隨著海景房行情的走跌,他急于把手上的房子賣出幾套。
“我們收房子借的錢都是有利息的,現在賣是虧一萬兩萬,如果再有幾個月沒賣出去就越虧越多。”王東北說。
王東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10年前,銀灘的房價已經達到了每平方米4000多元,過了這么多年,房價沒升值反而跌價,不少買海景房作為投資的人熬不住了,開始賣房。
根據諸葛找房的數據,乳山銀灘9月份二手房均價為每平方米3940元,二手房最低價格為每平方米2000元。
根據王東北的了解,2017~2018年是乳山銀灘房價漲得最快的時候,2019年基本保持前面的價格,但今年以來房價開始下跌,一路跌去了這幾年的漲幅。
除了王東北外,多家位于銀灘的房產中介都告訴記者,今年的光景不好,幾乎賺不來錢。
早在2003年,大慶油田最先來到銀灘開發海景房。隨后,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投入到銀灘的房地產開發,2007年至2010年是乳山房地產發展的巔峰。
據不完全統計,在銀灘縱深3公里、綿延2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密密麻麻建造了200多個小區,每個小區少則有近十棟房子,多則近百棟房子,幾乎一個小區就是一個開發商。王東北說,銀灘的房子實在太多了,具體多少套沒人統計過。
十七年前,在銀灘開發之初,來自山西太原的周廣平就曾跟著看房團的大巴來到銀灘看房。
“那時候銀灘剛開發,環境還沒有現在好。當時房子一平方米只賣1000多元,11萬元就可以買套房。”周廣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當時團里買房的人不算少,但比較理性的周廣平當初并沒有下手。“那時候雖然房價低,但當時的工資也低。團里那些當初買了房的人談不上投資成功。”周廣平認為。
已經退休的周廣平在今年的十一假期帶著老伴再次來到了銀灘,這次,他想為自己和老伴張羅一套海景房來養老。
“我認為乳山的房子不具有投資價值,但這邊的環境好、空氣好、負氧離子高,對一些慢性疾病有好處,每年來住幾個月,趕海、游泳、釣魚,生活成本也低,雖然不是剛性需求,但對養老蠻適合的。”周廣平解釋他為何選擇在乳山養老。
看房團的秘密
記者在威海走訪海景房時發現一個頗為奇怪的現象,在威海,裝修、房屋狀況都不錯的二手房大約為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而新房均價1萬左右,一手房和二手房價差很大。
周廣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新房和二手房面對的客戶群體是不一樣的。新房主要面對的是開發商組織的“看房團”,二手房主要面對的是到沙灘來玩的散客。
“跟著大巴車免費看房、游玩,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死死的,看房團根本沒時間接觸當地人,沒機會了解當地的二手房價格,銷售一忽悠,不少人就忍不住下手了。理智一些的人,他會自己再來看看二手房的價格。”周廣平說。
記者在威海一新開樓盤門口,發現一輛來自江蘇的看房團大巴車,銷售正在給團員介紹新開盤的海景房,這一海景房的平均售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1萬元。
周廣平也有過多次跟著看房團旅游、看房的經驗,他認為,買房子首先要認清自己的需求,海景房雖好,但如果沒有真正住的需求,買到的可能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你以為是免費旅游,如果你跟著團里買房了,這可能是你這輩子吃的最貴的一頓飯,坐的最貴的一次飛機。”周廣平說。
來自鄭州的王秀娟阿姨5年前跟著看房團到山東龍口旅游,在推銷下花了35萬元在龍口東海買了一套70平方米的小兩房,房子裝修下來總共花了40萬元左右。可后來因為要看孫子,她根本沒時間去住,只住過一個春節。
“冬天過去住時,也沒暖氣,冷得要命,放在那也沒啥用,現在30萬元的價格掛了兩年也沒人要。當年憧憬未來的退休生活,如今是花錢買了個煩惱。”王秀娟說。
王秀娟認為房子難賣的主要原因是二手房市場供大于求,無論是在乳山還是龍口,超過八成的海景房被外地人買走,不供暖、配套設施不行、潮濕、遠離市中心等,即使海景房比當地普通住房便宜不少,當地人也不愿選擇海景房。
外地人買海景房的目的一是為了投資,二是為了養老。中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整片海景房夏天入住率大約50%,冬天的入住率大概只有10%。老年人每年像候鳥一樣遷徙,通常是五一前后來到海景房,十一之后離開,加之大量的投資性購買海景房,最終導致海景房一到冬季就變成“鬼城”、“空城”。
實際上,近年來政策不斷引導房地產市場回歸居民自住需求,“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政策相繼出臺,成為接下來樓市發展的風向標。
而怎么看一個地方的房子是否適合投資?周廣平以他多年看房買房的經驗,總結了三點:一看經濟;二看人口流動;三看地理位置。周廣平認為,威海地理位置和環境不錯,但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都不行。
根據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口大遷移的新趨勢》,從人口流動情況來看,近4年人口流出都市圈主要分布在東北、山東半島、京津冀等地區。
“長期而言,房價漲跌與人口流動方向相一致,經濟基本面好、人口流入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更有潛力。”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城市要重視通過發展產業吸引更多外來人員流入,以賣地和過度開發房地產的方式只能獲得一時的成績,確有需要時建議選擇一處進行集中開發,而不是沿著海岸線過度和漫無目的地開發。通過集中開發,能夠形成更好的產業和旅居新城,真正帶動人氣的聚集。” 嚴躍進提醒道。
(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