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紅門廣場、虎山公園和引水上山污水下山工程竣工啟用活動在泰山腳下舉行。泰山景區策劃實施了總投資9500萬元的引水上山污水下山工程。該工程將市政自來水輸送至岱頂,將中天門及以下區域的污水收集后輸送至市政污水管網,從根本上解決山上消防、飲用、保潔、綠化用水匱乏、污水處理難等問題。

根據工程總體規劃,引水上山是在紅門廣場地下停車場處建設1000方蓄水池,將市政水源接入該蓄水池,新建直徑159毫米埋地敷設管道,經四級加壓后輸送至原中天門水廠,并對該水廠及至岱頂的原有管道更換升級改造,通過五級加壓輸送至岱頂蓄水池,引水上山新建和改造供水主管道總長約8千米,分支管道約12千米,新建泵站4個、改造泵站5個,紅門至中天門管道流量為每天1200方,中天門至岱頂為每天900方,實現岱頂蓄水總量達到12000方并及時補充,徹底解決了泰山主景區“靠天吃水、旱澇不均”的供水難題,滿足了旅游公廁、餐飲經營、林業生產、旅游服務用水需求,更是從根本上保證了主景區森林、文物火災撲救時就近取水和快速動態補水,為確保泰山遺產資源安全提供了堅強保障。
污水下山主要是解決中天門及以下區域的污水處理,新建直徑300毫米管道6.5千米、改造管道1.2千米,將中天門區域的污水在中天門下停車場集中收集,通過污水泵站加壓輸送至中天門后,通過污水管道自流下山,進入城市管網處理,實現了中天門至紅門沿線廁所、網點的零星污水一并收集、下山處理,徹底解決生活污水收集難、處理難問題。同時,根據總體規劃,紅門至中天門段管溝頂面采用毛石砌鋪,將管溝建設成一條新的分流道路,有效緩解主盤道游客擁堵問題。
工程于今年4月中旬開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現場調研,幫助解決問題。景區黨工委、管委會成立專班,研究制定控疫情、保安全、保質量、促工期的科學施工方案,同心同德干事業、攻堅克難抓落實,全力推進工程實施。項目專班人員加班加點,靠前指揮,施工單位踐行“挑擔不畏難,登山不畏險,坦途不歇腳,重壓不歇肩”的挑山工精神,晝夜奮戰,科學施工,確保了工程順利實施,并于11月底基本完工。
泰山景區引水上山污水下山工程是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泰山景區生態發展的重要載體。該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景區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將進一步改善泰山生態環境、提升遺產保護水平、提高旅游服務品質,為建設富裕文明美麗幸福新泰安、打造國際國際文旅勝地貢獻新的力量。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