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大眾日報記者 常青

  “十四五”時期,山東將基本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到2025年底,全省高速鐵路通車里程達到4400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0000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360個,運輸機場達到12個,城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到600公里。

  □ 本報記者 常青

  12月30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六場,介紹“十三五”時期山東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就有關情況。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我省共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8147億元。其中,2020年完成投資2356億元,比2015年增長163%。全省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110公里,躍居全國第3位;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473公里,躍居全國第5位。2020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6.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150萬標箱,分別居全國第2位、第4位;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10個,居華東地區首位。

  鐵路方面,到2020年底,我省鐵路運營里程達到7061公里,較“十二五”末增加1711公里,居全國第5位。濟青高鐵、石濟客專、青鹽鐵路、濰萊高鐵、魯南高鐵日照至臨沂段和臨沂至曲阜段等6條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全省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110公里,較“十二五”末增加1367公里,由2016年底的全國第13位躍居到第3位,形成“一縱兩橫”環魯高速鐵路網。全省在建魯南高鐵曲阜至菏澤段和菏澤至蘭考段、濟鄭高鐵、濟萊高鐵、黃臺聯絡線、濰煙高鐵、萊榮高鐵、濟棗高鐵等8個高鐵項目,在建里程達到1193公里。

  公路建設方面,到2020年底,我省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8.68萬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83公里,均居全國第3位。濟青高速改擴建、濰坊至日照、巨野至單縣、棗莊至菏澤等37個高速公路新建、改擴建項目建成通車,較“十二五”末新增通車里程2125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473公里,由2017年底的全國第10位躍居到第5位,實現“縣縣通高速”,六車道以上高速公路增加995公里,占比由“十二五”末的16%提升到26%。普通國省道覆蓋全省90%以上鄉鎮和重要旅游景區。五年改造提升農村公路近7萬公里,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率和通客車率均達到100%。累計完成6.4萬個行政村通戶道路硬化。

  水運建設方面,以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為目標,我省整合七個港口企業組建了山東港口集團,構建起沿海港口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五年來,建成世界最大的2座40萬噸級礦石碼頭、3座30萬噸級原油碼頭,運行投產全球領先的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全省沿海港口生產性泊位達到60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340個,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9.2%、28.3%。2020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6.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150萬標箱,分別居全國第2位、第4位。京杭大運河山東段“三改二”升級改造工程、湖西航道整治工程全線推進,小清河復航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全面建成通航。

  機場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我省先后建成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菏澤牡丹機場,加快推進煙臺機場二期、濟寧機場遷建工程,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10個,居華東地區首位,形成“兩樞一干七支”機場格局。“十三五”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累計達到2.5億人次和218萬噸。通用機場由“十二五”末的6個增加到13個。全省機場共執飛國際航線96條、國內航線625條。

  軌道交通建設方面,到2020年底,我省城市軌道交通里程由“十二五”末的12公里增加到339.1公里,其中濟南、青島軌道交通里程分別達到84.1公里和255公里。濟寧、淄博、濰坊、煙臺、威海、菏澤、臨沂等7個市開展了城市軌道交通首輪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全省建成高鐵濟南東站、青島北站、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等一批綜合客運樞紐,建成并投入使用濟鐵董家鎮鐵路物流園、膠州灣國際物流園等一批物流樞紐(園區),初步形成以濟南、青島為核心,煙臺、濰坊、臨沂、菏澤為重要節點,其他設區市為輔助的“2+4+N”綜合交通樞紐布局。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江成表示,“十四五”時期,山東交通運輸將以建設交通強省為目標,突出走在前列的發展定位,突出互聯互通的發展方向,突出動能轉換的發展方式,突出人民滿意的發展目標,實現基礎設施、運輸服務、智慧交通、行業治理“四個新突破”,基本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到2025年底,全省高速鐵路通車里程達到4400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0000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360個,運輸機場達到12個,城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到6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