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全力推動居民住房工作高質量發展,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大眾日報記者 方壘
我省累計投入205億元改造老舊小區惠及252萬戶居民,全力推動居民住房工作高質量發展
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

□ 本報記者 方壘
2020年12月3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居民住房工作情況。“十三五”以來,我省全力推動居民住房工作高質量發展,住宅品質不斷提升,住房保障持續發力,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扎實推進,住房公積金服務提質增效,物業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眾住房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正在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目標大步邁進。
“‘十三五’以來,我省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努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全省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介紹,2016年至2020年11月,全省累計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78萬億元,銷售商品房6.23億平方米,其中銷售商品住房5.54億平方米,比“十二五”時期分別增長45.5%、31.3%、30.9%,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由2015年的36.4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37.1平方米。
在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方面,近年來我省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編制完成全國首個住房租賃團體標準《住房租賃經營服務規范》,濟南、青島入選中央財政支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城市,全省已有100家住房租賃企業開展長租業務,經營面積約260萬平方米。
我省高度關注困難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持續加大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群體的保障力度。“十三五”期間,新籌集各類公租房1.87萬套,累計發放住房租賃補貼21萬戶次,完成分配入住政府投資公租房19萬套,分配率達96%。
自2016年全面開展老舊小區改造以來,全省各地以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區為重點,改造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完善社區和物業用房、無障礙設施等,發展養老、托幼、醫療等服務。到2020年11月底,全省累計投入205億元,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7698個,改造面積2.14億平方米,惠及居民252萬戶。
資金來源歷來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難點。“我省堅持多元化投入,建立改造資金多渠道籌集機制,全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周善東介紹,一是發揮財政資金作用,探索多元化投入渠道。二是加大金融信貸支持,探索政銀企合作模式。省政府與國開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未來5年為我省老舊小區改造貸款授信800億元。三是結合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繼續創新大片區統籌平衡、跨片區組合平衡、小區內自求平衡等融資模式,通過政府讓利、居民讓渡收益等方式,盤活有收益、有現金流的存量資源項目,探索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參與改造。
在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棚戶區改造也提速加碼。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累計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255萬套(戶),總量居全國第一,600多萬棚戶區群眾“出棚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