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周學澤

  12月30日,關于《中共臨沂市委關于制定臨沂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臨沂市人民政府網站公布。

  建議提到,優化市域空間布局。按照“一心引領、三極聯動、兩軸集聚、多點相擁”的市域城鎮體系,構建錯位發展、跨區合作、整體提升的全域協同發展新格局。堅持“一心引領”,做大做強做優中心城區,支持蘭山區、羅莊區、河東區打造總部經濟、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堅持“三極聯動”,規劃建設平邑縣、沂水縣、臨港區三個市域副中心,布局市級重大平臺和產業,打造全市發展新增長極。堅持“兩軸集聚”,規劃東西走向的魯南城鎮發展軸、南北走向的京滬城鎮發展軸,吸引人口、產業向兩軸集聚發展。堅持“多點相擁”,加強郯城縣、蘭陵縣、沂南縣、費縣、蒙陰縣、莒南縣、臨沭縣等7個縣和重點發展鎮與中心城區聯系,實現相擁發展。全力支持沂水縣撤縣設市、莒南縣撤縣設區。

  根據這個建議稿,記者觀察,臨沂向東、向大海融合發展的趨向更加明朗。

  資料顯示,魯南經濟圈“由臨沂、濟寧、菏澤、棗莊四市構成,日照參與”,魯南經濟圈與省會、膠東經濟圈構成山東省三大經濟圈。

  臨沂總面積達17191平方千米,中心城區發達,根據2018年印發的《臨沂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臨沂市中心城區及帶動輻射的核心城鎮圈層人口達到300萬人,但與此同時,縣域經濟相對落后,城鄉發展不協調,因此優化市域空間布局、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有其緊迫性。

  沂河從臨沂城區中心穿過,多年來臨沂城區以沂河為軸心布局發展,近年來,臨沂提出“有序推進中心城區由‘一河為軸’逐步邁向‘兩河時代’”的規劃構想。兩河是指沂河和沭河,沂河在西,沭河在東,“兩河時代”意味著臨沂中心城區主要發展方向將由西向東。

  從目前來看,臨沂中心城區,包括羅莊區和河東區,基本被框定在西邊的G518高速、北邊的G206高速、東邊的G518、南邊的嵐菏高速所構成的“四方框” 之內。但向東、向大海的融合發展,對發展應有較大幫助。根據2019年12月5日2020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上的消息,日照港2019年日照港吞吐量將超過4億噸,臨沂城區東向日照方向拓展,契合經濟規律,和物流方向一致,有利于臨沂城區更快地壯大發展。

  根據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制定的臨沂2017-2049年規劃,臨沂將著力構建“中心城區、莒南、臨港、臨沭、費縣”等一體化發展的臨沂都市區。到2049年,核心都市區將聚集600萬人口,占全市的1/2,以“人口總量的增加”帶動城市“功能體系的提升”,面向2049年建設特大城市;改變“小馬拉大車”的狀況,通過做大做強都市區,從而打造帶動臨沂全域發展的“動力引擎”。

  構建“中心城區、莒南、臨港、臨沭、費縣”等一體化發展的臨沂都市區,除了費縣在臨沂中心城區的西北方向,莒南、臨港、臨沭全部在臨沂中心城區的東向。從目前來看,臨沂都市區的這一規劃構想,已開始體現在實踐發展中。

  東部現代化生態新城和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部位于臨沂中心城區的東向,而且現在的莒南縣城正好介于東部建設現代化生態新城和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間。

  2019年9月19日,臨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9年度秋季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在這次開工儀式上,臨沂東部生態城片區規劃圖也新鮮亮相。根據規劃圖所示,東部生態城片區東至沭河,南至錦州路,西至東外環,北至三官廟大橋,規劃面積約20.3平方公里。 “東外環”接近臨沂中心城區,“沭河”離莒南縣縣城不遠,這個范圍意味著東部現代化生態新城將西邊的臨沂中心城區和東邊的莒南縣縣城連在了一起。

  也是在2019年,為深入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臨沂市將原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莒南經濟開發區、莒南臨港產業園合并成立新的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總面積352.2平方公里。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西邊是莒南縣城,兩者相距不遠,東面與日照市接壤,接近日照嵐山港,南接江蘇省連云港市,這是臨沂與大海最接近的一片區域,發展臨港經濟位置優越,對臨沂進出口貿易意義重大。

  因此,從臨沂中心城市區向東望過去,依次是東部現代化生態新城、莒南縣縣城、臨港經濟開發區,這成為了臨沂都市區最明確的延伸方向。推動莒南縣撤縣設區,進一步適應了臨沂都市區的東向發展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