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于新悅 常青


山東美術館瞬時在館觀眾流量不超3000人
濟南機場所有入境貨物一律按冷鏈貨物處理
商超進口冷鏈食品全部亮碼銷售
近日,國內多地出現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加之隨著寒冬到來,居民室內活動增多、通風不良和元旦春節人口流動加劇等多種風險疊加,疫情防控再次進入緊要時期。1月7日,記者走訪公交車、文化場館、機場、超市等公共場所,對我省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探訪。
適逢極寒天氣,最近幾天,市民乘坐公交車的頻次有所增高。上車后,由公交車司機對乘客逐一測量體溫,并提醒戴好口罩。
進入冬季,市民游客休閑消遣偏愛溫暖的室內空間,博物館、藝術館等公共文化場所客流加大。記者在山東美術館門前看到,前來觀展的游客排起了長隊。自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展以來,吸引了大量省內外觀眾,日參觀人次屢創新高。
為應對客流高峰,山東美術館科學設置了進出通道,并安排專人嚴格管理,落實預約登記、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實名登記等制度。要求觀眾觀展期間嚴格全程佩戴口罩,并在展廳安排“紅馬甲”志愿者,及時為觀眾提供幫助,并提示錯峰觀展。
根據公共文化事業單位疫情防控要求,山東美術館核定瞬時在館觀眾流量不超過3000人,當館內人員密度較大時,采取限流等相關措施,觀眾排隊等候,待上一批次觀眾出館后再行入館,以確保館內觀眾不出現大規模聚集情況。
在濟南機場,7臺測溫儀是守住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旅客進入機場先經過測溫儀,機場同時采用人工輔助測溫,實現了進出港旅客的常態化體溫檢測。堅持“亮碼通行”,凡進出航站樓的旅客均需出示我省健康通行碼,發現黃碼或紅碼旅客由濟南市政府駐機場接機專班和機場防控辦負責處置。對沒有智能手機人群,引導使用山東機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身份證核驗健康碼系統,截至目前發現的異常持碼旅客均得到了妥善處置。
據介紹,濟南機場雖無冷鏈運輸,但隨著冬季氣溫逐漸下降,非冷鏈運輸趨于冷鏈運輸效果,所有入境貨物一律按冷鏈貨物處理。濟南機場根據國際、國內貨物不同防疫等級,在庫區設置“防疫紅線”等標志,嚴格管控人員進出。所有入境貨物或集裝箱統一消殺,檢測合格后搬上行李專用車。嚴格垃圾分類處理,現場保障人員在航班保障結束后,摘脫的個人防護用品一律按醫療垃圾處理,對入境材料貨物包裝、塑料薄膜等醫療垃圾運送到指定的環保公司處理。
為防范進口冷鏈食品帶來的疫情風險,自去年12月20日起,我省進口冷鏈食品銷售時全部公示批次追溯二維碼,消費者選購時可掃碼查詢相關食品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以及食品來源等信息。商場執行情況如何?在濟南市大潤發超市(省博店),記者看到,所有的進口冷鏈食品都集中擺放在了專區專柜,并由專人進行售賣。在冰柜上方,出示了售賣產品的臨床檢驗報告單,內容包括生產廠家、生產日期、送樣單位、樣本名稱、樣本類型、檢測方法、檢測結果等。
此外,專柜張貼追溯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會顯示食品名稱、食品品類、食品條碼、生產批次還有原產國等信息。在溯源信息中,企業的庫房號、運輸車輛的車牌號以及銷售企業的信息都會顯現。超市還在專柜旁放置了手消等防疫物品,消費者挑選后可以立刻對手部進行消毒。
我省不斷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牢守疫情防控底線。尤其進入秋冬季以后,進一步細化、加嚴、壓實疫情防控的管理要求、工作措施和操作規范。深入開展全省疫情防控大培訓、大演練、大排查等,省指揮部辦公室向16市派駐疫情防控常態化駐點督導組,對各市開展連續性、常駐式督導,及時發現問題、當場反饋,督促各地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于新悅 常青 通訊員 馬小龍 胡敬愛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