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工程”推動基層治理從“源”治理向精治理轉變
“社區(qū)吹哨、部門報到”的泰安實踐


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 記者 姜言明 劉濤 通訊員 張 磊 王帥
領導干部到一線,聽群眾訴求,解群眾難題,在泰安市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從2019年開始,泰安市就創(chuàng)新實施群眾訴求“面對面”,建立起“村—社區(qū)—街道”矛盾糾紛化解三級聯(lián)動調處機制,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行。
“每周一,所有包村干部都要到村公開接訪,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幫助解決村‘兩委’干部不愿見甚至不敢見群眾的問題。”肥城市儀陽街道黨工委政法委員汪杰說。
近年來,泰安市在深入推進綜治中心建設、網格化服務管理、雪亮工程“三大重點工作”的同時,又創(chuàng)新實施了一元主導多元化解矛盾的“和諧工程”、深化社會治安群防群治的“巡防工程”、政法綜治信息化建設的“智慧工程”,探索形成了社會治理“六大工程”總體架構,在理清責任源、暢通信息源、補足動力源的基礎上,推動基層治理從“源”治理向精治理轉變。
在泰山區(qū)岱廟街道岱東社區(qū)服務大廳,原有的服務柜臺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幾張圓桌和幾把椅子。群眾來辦事,就坐在圓桌前,與工作人員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
大廳設立“全通崗”,平時只留一名工作人員在崗,可為群眾提供6大類23項服務。其余人員全部下沉到網格驛站辦公。“群眾有問題就直接在驛站里解決了,不用再跑到社區(qū)、街道上來,省時又省力。”岱東社區(qū)黨委書記杜桂婷說。
目前,泰安市共劃分網格9074個,配備專兼職網格管理員12365人,設置網格長1670人、網格指導員290人,他們在推進平安建設、維護社會穩(wěn)定工作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為讓更多資源下沉基層,泰安積極轉變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主要職能,由招商引資、協(xié)稅護稅變?yōu)樽h建、抓治理、抓服務。“過去我們圍著招商轉,現在圍著服務轉。”岱廟街道黨群辦副主任孫棟介紹說,街道把轄區(qū)劃分成四大片區(qū),將公安、綜合執(zhí)法等部門直接下派到片區(qū)為群眾服務。
2020年,泰安對市、縣、鄉(xiāng)、村四級綜治中心進行了提檔升級,通過綜治中心建設來統(tǒng)領社會治理各項工作。6個縣市區(qū)、88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全部建立綜治中心,村居社區(qū)全部建設綜治工作站,真正實現了綜治服務全覆蓋。
“群眾只要有問題反映上來,我們綜治中心來牽頭辦理,避免了部門單位之間來回踢皮球。”寧陽縣政法委綜治指導科科長沈士琪告訴記者,他們整合司法、衛(wèi)健、檢察、訴訟等十余個部門單位,統(tǒng)一進駐中心,為群眾提供矛盾糾紛調解、法律援助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實現了平安服務“最多跑一地”。
為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精準性,泰安還實施了政法綜治信息化建設“智慧工程”,全市“雪亮工程”接入探頭20萬余個,監(jiān)控平臺、監(jiān)控室建設率均達100%。2020年又規(guī)劃建設了泰山政法大數據產業(yè)園,打造政法安全大腦、政法數據加工中心,進一步推進平安建設智能化、信息化。
“過去巡邏靠徒步,現在坐在家里就能看。”新泰市青云街道銀河社區(qū)網格員曹泉仁說,自從社區(qū)裝上了攝像頭,他在家通過有線電視就能查看周圍情況,一旦發(fā)現警情,直接一鍵報警,非常方便。
這是新泰投資6000余萬元建成的縱向貫通、橫向集成、分級應用的社會治理智慧平臺。目前,該平臺橫向連接45個市直部門單位,縱向貫通2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866個村社區(qū)、1924個網格,形成了由點到線、由線成網的信息共享。
“我們聚焦解決城市基層治理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將資源一線匯聚、信息一線應用、矛盾一線化解、服務一線強化,切實做到‘社區(qū)吹哨、部門報到’,形成共駐共建‘大合唱’。”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說。據了解,截至2020年11月底,泰安市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8681件,調解成功18434件,調解成功率達98.7%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