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濱州市政府新聞組織“濱州市‘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十三五”期間文化和旅游發展成就。

  濱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蘇成玉介紹,“十三五”以來,全市文化和旅游立足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緊扣“山東走在前列,濱州擔當什么;富強濱州建設,百姓得到什么”工作定位,全力推動濱州文化和旅游持續健康發展。

  藝術創作成果更豐碩,多部力作登頂最高賽事。“十三五”期間,濱州先后創作近10部大型優秀劇目、20余部小戲作品、795件曲藝、歌舞等作品,《蘭桂飄香》、《游百川》、《烈烈渤海紅》等優秀作品獲國家級省級獎項。探索“院團+院線”市場化道路,兒童劇《九色鹿》、呂劇《李二嫂改嫁》等劇目在全國巡演26場。濱州4家劇場成功列入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文化惠民演出試點劇場,數量居全省第一,濱州大劇院建成三年以來提供演出144場。打造“周末戲相逢”品牌活動,累計開展惠民演出64場,惠及市民6萬余人;落實“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2萬余場次,惠及基層群眾400萬人。

  公共服務體系更完善,精準供給添彩小康生活。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現有市縣圖書館、文化館16個,博物館18個,全市90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均達到二級站以上標準。沾化區文化館列入國家縣域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創新出臺《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管理工作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被省文旅廳發文推廣。地面數字電視全覆蓋,累計完成4.4萬貧困戶電視信號通達。加大“濱州人游濱州”旅游年卡推廣力度,“一人持卡,三人同享優惠”。開設“濱州文化大講堂”,共舉辦286期,160位文化“大咖”蒞臨授課;連續五年推出“歡樂濱州迎春文化薈”品牌節慶活動與青少年校外“研學游”項目假期“博學薈”;舉辦“黃河風情帶文化藝術季”系列活動56場,新創黃河號子音樂作品《號子一聲老么好》入選2020年度省群眾藝術優秀新創作品;開設“孫子文化講堂”,授課18次,設立“孫子書庫”,提供免費借閱藏書千余冊。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全市各級公共文化場館推出線上圖書資源、文化慕課、優秀抗疫作品展播、特色展廳720度全景展示等多項“云服務”供市民免費使用;濱州市公共文化“云平臺”建成投用,可提供“一站式”數字化文化服務,市圖書館實現支付寶芝麻信用借還及人臉識別借還功能,市文化館列入山東省數字文化館平臺建設試點單位。

  文化遺產傳承更自信,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新動力。濱州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家,省級49家,市級58家(新增38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省級35項(新增11項),市級186項(新增30項)。在全省出臺首部革命遺址遺跡保護的市級地方性法規《濱州市渤海老區革命遺址遺跡保護條例》,《濱州:地方立法構建地方革命文物保護的天網》入選2020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相關經驗在全省推廣。六個縣(市、區)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建立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年檢工作機制,開發完成全市文物管理系統,新增全市文物保護單位GIS衛片安全檢查,開發全市文物分布電子地圖系統,《多措并舉探索文物保護利用新途徑》入選2020年度全省文旅工作典型案例。漁鼓小戲《老邪上任》獲全國群眾文藝領域政府最高獎“群星獎”,獲評2019年度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亮點工作,沾化區黃升鎮被評為全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惠民縣胡集鎮、陽信縣洋湖鄉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第五批“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博興縣呂藝鎮(呂劇)被評為第五批“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文旅產業結構更優化,重點攻堅催發市場活力。“十三五”期間,濱州接待游客人數增長44.19%,旅游總收入增長70.68%。打造“智者智城”城市品牌,與北京綠維集團合作編制濱州文化和旅游項目;促成惠民縣與上海景域和北京華控簽署孫子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建設框架協議。建設孫子文化傳承載體,在市博物館設立“孫子書院”,舉辦活動35場。以全域旅游示范創建為抓手,加快形成“一帶三區”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全市A級旅游景區從24個增加至65個,新增景區45個,博興打漁張森林公園、麻大湖景區、惠民縣魏集古鎮旅游區等獲評國家4A級景區,惠民縣、博興縣成功創建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京博控股、愉悅家紡、中裕和陽信瑞鑫成功創建山東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山東魏集古村落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等8個單位成功創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6個、示范園區4個。打響“憶鄉愁,看濱州”品牌,完成濱城區三河湖鄉村旅游集群片區、沾化區徒駭河沿線鄉村旅游集群片區等8個鄉村旅游集群片區規劃編制,推動鄉村旅游集群化發展,西紙坊成功創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形成鄉村旅游一日游、兩日游旅游線路,濱州先后獲評“2018中國最佳鄉村旅游示范城市”、“新時代·中國最美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編印《文化旅游重點招商項目手冊》,建立招商項目庫,制作招商路演PPT,完善文化旅游產業“三圖三庫”;組織開展“2019濱州市文旅產業投融資大會”,7家重點文旅集團與濱州8個文化旅游投融資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參加中國景區創新發展論壇會議,重點推介濱州黃河文化、孫子文化旅游項目。2019年實現簽約項目2個,簽約立項總金額達79.45億元,到位資金8.88億元。2020年引進項目14個,到位資金13.14億元。連續舉辦四屆文化惠民消費季,簽約企業348家,直接拉動文旅消費4000余萬。

  文旅市場監管更有力,保障人民美好生活新福祉。新增山東省4A級旅行社1家,3A級2家,山東省智慧旅行社3家,星級飯店5家。3名好游客、3名好導游入選“中國好游客、中國好導游”;2015至2017年全市共獲得山東省文明旅游先進單位17個,文明使者4個,美德游客41個,最美領隊6個,最美導游32個。組織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保障行動、聯合執法治理行動,中小學校校園周邊整治行動,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施整治行動,“黑廣播”治理行動,嚴厲查處各類文化旅游市場違法違規經營行為,規范文化旅游市場經營秩序,保障文化和意識形態安全。開展“清源”“凈網”“固邊”“秋風”“護苗”五大專項行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20”專項行動等。市文化和旅游局連續2年榮獲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先進集體,連續11年榮獲全省先進集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被國家版權局表彰為2019年度查處重大侵權盜版案件有功單位。濱州“4·20”非法銷售侵權盜版少兒出版物案入選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七個“護苗2020”專項行動典型案件之一。共創建“掃黃打非”進基層站點4587個,提前一年實現“掃黃打非”進基層全覆蓋目標,創全國示范點2個,全省示范點19個,均居全省前列。

  產業發展科科長魏廷合介紹,下一步,濱州將按照《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5),重點打造“一帶三區”產業發展新格局,全面發展。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帶。堅持黃河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完善沿黃空間功能布局和配套基礎設施,打造文創產業集聚區、打造黃河兩岸慢游業態。推動孫子文化旅游區建設。整合孫子文化資源,突出智慧特色,從研學、康養、休閑、運動、文創、娛樂等角度,促進孫子文化產業鏈延伸。推動濱海文化旅游區建設。整合貝殼堤、黃河島、鹽田、蝦池等獨特資源,突出黃河故道、河海相連等特色,建設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推動紅色文化旅游區建設。在加強保護革命遺址遺跡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重點提升濱城區懷周祠、渤海革命紀念園、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博興高家渡等紅色景區。將非遺傳統藝術與革命歷史文化相結合,打造紅色精品旅游演藝。開展紅色研學旅游,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力爭到2025年,全市7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標準,成功創建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