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救援科學救援陽光救援,棲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取得突破性進展

  決不放棄!11名礦工被困14天后獲救

  升井人員得到全力救治,后續搜救有序推進

  1月24日,一名被困礦工升井時雙手合十向救援人員致謝。當日,棲霞笏山金礦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救援人員通過回風井陸續將“四中段”和部分“五中段”的被困礦工救出。□記者 房賢剛 報道

  1月24日15時17分,第十位、第十一位被困礦工順利升井,棲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現場很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在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中,第十一位升井的礦工說:“就想讓家人知道我還活著!”

  第十位升井的礦工在吊桶升出地面時雙手合十,雖然眼睛被黑布眼罩蒙住,但他朝著掌聲傳來的方向不時點頭致謝。他的雙手間緊緊夾著一支手電筒,手電筒還是開著的,發著亮光。救援人員過來把他扶出吊桶,雙腳一落地,他再次雙手合十向大家致謝,左手還是牢牢抓住那支手電筒。

  省委書記劉家義,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干杰等候在井口,上前緊緊握住升井礦工的手,叮囑他們要好好靜養,爭取早日康復,隨后立即將他們送上救護車。

  至此,被困14天后,24日當天新發現的1名被困人員和此前有聯絡的10名幸存被困人員悉數升井!這堪稱礦難救援史上的生命奇跡。

  回風井清障實現重大進展,突破速度之快超出預期

  從救援陷入瓶頸期到被困人員升井,突破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的預期,格外令人振奮。

  1月24日上午,記者從應急救援指揮部獲悉,回風井清障有重大進展。據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總工程師肖文儒介紹:“專家團隊測算障礙物堵點在350米處到446米處,近百米長,重約70噸、松散體積約為1300立方米,還需要15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打通井筒障礙物,但今天凌晨我們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蜂窩狀的障礙物清開后,發現下面有大的空洞,我們的進展就很快了,今天上午的進度可以說是突飛猛進?!?/p>

  主井清障過程中,救援人員在井下“四中段”新發現一名被困人員,該名礦工為失聯礦工中的一員,身體極度虛弱。救援人員隨即準備升井,經過周密準備,這名礦工于11時13分順利升井,隨后被立即送往棲霞市人民醫院救治。

  被困礦工陸續升井,全場響起了熱烈掌聲

  “500米、400米、350米……”隨著起吊的鋼絲繩緩緩升起,現場救援人員大聲報告著吊桶的位置。“50米!”這時回風井的井蓋緩緩打開,鋼絲繩的上升速度慢了下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上來啦!”13時30分,吊桶再次升起,一名救援人員和三名被困礦工緩緩升上地面,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歡呼聲。

  早已等在井邊的救援人員立即迎上去,合力將第一名礦工小心地接出吊桶。這名礦工身體很虛弱,身上濕漉漉的,為了避免強光,救援人員早為他戴上了黑色的眼罩。五六名救援人員將他橫托起來,一名救援人員馬上為他蓋上了軍大衣,大家小心地把他放到了擔架上,迅速抬上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救護車。另外兩名礦工身體狀況較好,由兩側的救援人員攙扶著上了救護車。

  剛從井下上來的一名救援人員渾身都濕透了,頭發上、口罩上還在滴著水,他目送著救護車遠去,才走入帳篷換班休息。同時,另外一組救援人員馬上進入吊籠,繼續下井展開救援。

  14時07分,3名;

  14時44分,2名;

  15時17分,2名……

  另外7名被困礦工陸續升井,現場不時響起歡呼聲。

  升井礦工被迅速轉移到棲霞市人民醫院,應急救援指揮部從全國調集的最強最優醫療力量立即對升井礦工進行全力救治。

  全力以赴,不負生命重托

  1月10日14時,山東五彩龍投資有限公司棲霞笏山金礦井下發生爆炸事故,22名礦工被困。1月11日20時48分,煙臺市接到事故報告后,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趕赴事故現場,多方調集力量開展救援。1月11日21時45分,接到事故報告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劉家義第一時間作出安排,迅即成立省市縣一體化現場救援指揮部,要求不惜一切代價,窮盡一切手段,全力以赴救人。

  這是一場眾志成城的全力救援。險情就是命令,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開始向煙臺集結,刺骨的寒風、艱苦的環境都沒能阻止救援者的腳步。國家應急救援隊大地特勘隊、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中煤第五建設有限公司……截至24日,已有來自全國的17支專業救援隊伍和一支消防救援隊伍趕赴棲霞,現場共有救援人員633人、救援裝備407臺套。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選派的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安定醫院等知名醫院的專家,涵蓋了神經外、重癥監護、臨床營養、臨床心理等多個領域。國家、省、市、縣四級醫療力量組成的醫療救治組保證了被困礦工在井下身體狀況好轉,心理狀況穩定。井下,被困礦工信念堅定。“聯系不到你們,我們就找不到黨了”,被困礦工傳來的紙條令人動容,他們堅信,哪怕只有一絲希望,黨與政府都會全力營救、決不放棄。

  這是一場精準施策的科學救援。這次事故救援是國內難度最大的礦山救援案例之一,制定科學的救援方案是拯救被困礦工生命的保證。應急救援指揮部在救援過程中不斷優化方案,明確了“3+1”總體救援方案。“3”即生命維護監測通道、生命救援通道和排水保障通道,“1”即輔助探測通道。救援人員一方面加快通風井清障作業,并將吊籠改進成雙層吊盤作業,終于突破距井口350米處的堵點。另一方面,12個各種口徑的、各具功能的鉆孔,也在同步推進。精準施策,分秒必爭,救援人員克服種種困難,盡一切可能打通救援通道,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決不放棄。打通“六中段”的1號孔鉆累計進尺629米,創造了近年來地面打鉆救援的深度之最;最先打通“五中段”的3號鉆孔曾在打孔過程中偏離了路徑,經過糾偏后繼續向地下推進。1月17日下午,3號鉆孔透巷,貫通“五中段”,并與井下被困11名礦工取得聯系。在之后的幾天里,3號、4號鉆孔相繼承擔生命維護監測通道任務,幫助井下被困人員恢復了體力,為礦工成功升井贏得了時間。

  這是一場牽動人心的陽光救援。在救援工作有序推進的同時,應急救援指揮部第一時間回應公眾關切,先后召開4場發布會,1場新聞通氣會,每天邀請現場救援人員和專家組成員接受采訪,介紹最新情況,做到了全過程公開、透明。全國媒體持續直播報道,讓人們在第一時間看到救援現場,凝聚力量、鼓舞士氣。

  截至記者發稿時,除此前已確定沒有生命跡象的1名被困礦工外,目前還有10人處于失聯狀態。救援組組長陳玉民表示,將繼續對失聯人員進行全力搜救。1月24日20時,井筒周圍的救援人員還在緊張地忙碌,旁邊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也在24小時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