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未退,規劃先行。3月10日上午,聊城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布《聊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2021-2025年)》,全面闡述了未來五年聊城的發展戰略、奮斗目標、重點任務和重要舉措。

  據聊城市新舊動能辦常務副主任李培榮介紹,經過5年乃至更長時間努力,聊城市將建設成為綜合實力較強、產業特色鮮明、宜居宜業宜游的冀魯豫三省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

  一是建設東引、西拓、北融“橋頭堡”。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聊城將加強與北京市朝陽區和海淀區、雄安新區、濟南市、河南省濮陽市等地區的全面合作,打造中西部資源進入山東、山東產品和服務業占領中西部市場、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

  二是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先進制造業基地。拉長銅鋁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打造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基地。優化提升新能源客車,加快發展氫燃料電池及整車,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應用試點和示范,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

  三是建設全國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進一步打響“聊·勝一籌!”品牌,與全國七大城市群普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設一批綠色蔬菜、糧油、畜產品直供基地。與國際國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國家、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合作建立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

  四是建設全國重要物流樞紐城市。充分發揮聊城市區位優勢,加快推進鄭濟高鐵、雄商高鐵、聊邯長高鐵、魯中通道、聊城機場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高鐵新區和茌平、莘縣、陽谷高鐵新城,謀劃布局海關監管場所、保稅物流中心(B型)、綜合保稅區、空港中心等平臺,打造以“國際物流、區域分撥、城市配送”為主要功能的物流基地。

  五是建設區域性文旅康養目的地城市。突出江北水城、黃河、運河、名著、名人、紅色、阿膠等特色,大力發展文化旅游、醫養健康產業,打造輻射京津冀、雄安新區、中原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旅游目的地、康養勝地、休閑娛樂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