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展望“十四五”主題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德勝在 會上介紹了煙臺市“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和舉措。

  “十三五”9大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十三五”期間,煙臺市生態環境系統以推進“1+1+8”污染防治攻堅戰系統謀劃為重點,打好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污 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十三五”規劃確定的9大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

  煙臺市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86.6%,空氣質量自2018起連續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全省第二;地表水國控 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66.7%,較2015年提升了33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 主要污染物,均完成省里下達的減排任務;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目標任務。長島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 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煙臺市成為渤海入海排污口整治國家試點城市,昆崳山入選“中國最美森林”。

  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態環境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十四五”時期,煙臺市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科學謀劃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 態環境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發展新格局,為2035年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遠景目標奠定基礎。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引領 ,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持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格局,完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措施,推進生態環境空 間準入制度精準落地。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計劃,推進污染源頭減排。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支持煙臺市環保企業爭創省級環保 龍頭骨干企業。持續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圍繞“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制定《煙臺市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水污染防治方面:到2025年實 現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重點河流水環境、水生態持續改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率、河流優良水體比例及水生態環境整體質 量持續提升。海洋污染防治方面:到2025年,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7.6%,入海排污口整治率達100%;海水浴場水質達標率100% ;建成廟島群島海域、套子灣、四十里灣及龍口岸段等4個“美麗海灣”。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確保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確 保農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農村污染防治方面: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5%以上,農村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治理,農村 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以防范生態環境風險為底線,加強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建設。加強涉危涉重企業、化工園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及重點流域環境風險調 查評估,實施分類分級風險管控。加強環境風險預警防控與應急,建立健全環境應急聯動協調機制。加強輻射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強化 放射源安全監管。健全提升防范化解突發生態環境事件能力。構建“天、地、空、水”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以改革創新為抓手,加快構建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 治理體系。健全完善市、縣生態環境委員會工作機制,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考核。優化執法方式,全面 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環境監管模式。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公開,暢通群眾環境信訪舉報渠道,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監督機制建 設。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