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濟寧市區塊鏈平臺——“濟寧鏈”上線新聞發布會。濟寧市大數據中心圍繞“還數于民、還數于企”的理念,創新性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了全市統一的區塊鏈平臺—“濟寧鏈”,通過流通的數據,開發出區塊鏈+電子證照、區塊鏈+智慧金融平臺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應用走在全省前列。前不久,牽頭發起九地市共建省會經濟圈(黃河流域)一體化區塊鏈平臺,推動數據跨區域安全可信共享,逐步實現區域內各類業務全域通辦。

“濟寧鏈”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布局,在數據共享開放中具有防篡改、防抵賴、隱私保護、可追溯、可監管和永不丟失的特點,有效的保障了數據合法、合規、有序、安全的共享使用。
市大數據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杜偉介紹,在重點應用場景創新方面,濟寧市大數據中心以愛山東濟時通APP為載體,依托“濟寧鏈”將身份證、教師資格證、醫師執業證、護士執業證等184類證照進行數字化處理,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簽名、加密上鏈,使得上鏈后的數字資料不可偽造、不可篡改、永不丟失、授權使用、可溯可查,已實現人社、不動產、公積金、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等595個事項鏈上辦理,有效保障了“無證明城市”的建設;濟寧市智慧金融平臺依托“濟寧鏈”匯集1億3406萬條數據,打通數據交換壁壘,整合企業各項信用數據,連接中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實現全天候政金企融資對接;濟寧市健康碼人像識別系統后臺數據采用“濟寧鏈”加密存儲,可追溯人員流動痕跡,最短的時間阻斷傳播路徑,跑贏疫情防控“加速度”。

隨著越來越多的場景落地,“濟寧鏈”在提高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水平、高質量助力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方面發揮重要的數據資產支撐服務平臺作用。利用供需雙方數據紐帶,打造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的融合共用通道,為數據要素市場化交易流通的“下半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濟寧市大數據中心將積極推進政府部門和企業數據上鏈,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搭建數據交易平臺,完善監管機制,打消數據持有部門“不愿、不敢、不能”提供數據的顧慮,實現社會數據安全有序的共享開放。
同時,積極推動省會經濟圈九地市共建以區塊鏈技術為依托的數據流通體系,讓安全可靠有保障的數據流通實現跨省、跨市多業務一網通辦。濟寧鏈作為數字濟寧賦能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技術手段,將持續研發落地各類應用場景,讓智慧城市更貼近百姓身邊。
相關鏈接:醫護人員、教師、殘疾人憑有效電子證件,可換取門票免費游覽
“目前,已上鏈184類電子證照,其中個人類證照28項、企業類證照156項。”就“濟寧鏈”能使用的電子證照的范圍杜偉詳細介紹,包括身份證、社保卡、結婚證、企業營業執照等常用的證照,企業還可以通過關鍵字搜索來快速定位自己想要領取的證照。為方便群眾快速使用常用的身份證、社保卡等證照,濟寧市大數據中心創新性進行了為部分濟寧市民批量上鏈了約196萬的常用證照,只需要下載“愛山東濟時通”APP,人臉識別登錄數字保險箱,無需額外領取,直接在卡包界面出示相關證照即可使用。
在濟寧鏈上的數據安全性方面,濟寧鏈是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核心打造的去中心化平臺,只有資產擁有者主動出示、授權才能從區塊鏈中獲取到授權數據,其他任何對象均無權限獲取服務對象數據。同時用戶對自己所擁有的數字資產授權時限可自己定義,可隨時結束授權以保障自己的數據安全,群眾可以在“愛山東濟時通APP”的數字保險箱中看到自己在什么時間授權了什么單位什么資產,可以全程追溯資產過程。資產流轉過程中通過區塊鏈特有的技術手段保證數據安全流轉,使得數據的所有權最終回歸個人,實現數據分享的過程可控、方式便捷、全程可追溯可監管,保障數據安全。
據了解,市民通過下載“愛山東濟時通”APP,在“智城”模塊進入證件碼或“我的”模塊進入數字保險箱即可領取電子證照,領取后,到濟寧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辦事時,即使不帶身份證,也可以通過掃碼識別辦理個人參保繳費證明查詢打印、流動人員人事檔案證明開具、考試證書發放等多項業務。醫護人員、教師、殘疾人可以憑有效電子證件在“三孔”景區換票處換取門票免費游覽。在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房屋抵押登記、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等常用業務中出示身份證、結婚證等電子證照,掃碼出示即可辦理。在住房公積金中心辦理公積金貸款和還款業務時出示相應電子證照即可完成業務辦理。在市為民服務中心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時,市民也可通過出示電子證照二維碼辦理相關業務。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