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付玉婷
我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實施以來兌現獎勵251.5萬元
9個月“揪”出事故隱患等15549件

本報濟南1月12日訊 日前,省應急廳接群眾舉報:菏澤一工貿企業存在砂光機風管未規范設置火花探測報警裝置等多項安全隱患。接到舉報后,由省安全生產舉報投訴中心安排專人與舉報人見面,經組織核查,群眾舉報問題屬實。針對發現的問題,執法人員立即責令企業停產停業,并立案處罰。群眾舉報的部分問題符合《山東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直接予以大額獎勵的具體情形規定,相關問題線索直接予以獎勵30萬元,反映的其他問題經查屬實的也一并予以獎勵,經省應急廳研究,決定向舉報人合計落實獎勵32.9萬元。
“安全生產為大家,安全生產也靠大家”。在山東,通過發揮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制度的調動作用,全社會安全生產監督合力正被有效凝聚起來。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山東省安全生產舉報投訴情況媒體通報會上獲悉,《獎勵辦法》實施9個月以來,全省各級有關行業領域主管部門受理反映安全生產事故隱患、非法違法行為和謊報瞞報事故舉報達15549件,截至目前已向有功舉報人兌現獎勵251.5萬元,是2020年全年的8倍。
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安全生產的積極性,有助于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得到更及時的發現和制止。不過,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制度在實施中往往因存在舉報查實率低、發放獎金額度小等問題,難以發揮作用。去年3月,為有效扭轉安全生產被動局面,省應急廳、省財政廳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獎勵辦法》,明確了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筑、城鎮燃氣、交通運輸等22個重點行業和領域的295項舉報獎勵具體情形,尤其是對人民群眾在開展安全生產舉報時可能遭遇的向誰舉報、怎么舉報、相關法律法規標準了解把握不準等難題作出完善,以真核查、真執法、真獎勵、真兌現確保有獎舉報“威力”的真正發揮。
15549件舉報中,從類型看,事故隱患類舉報9621件,占總受理量的62%;非法違法行為類舉報4999件,占32%;事故類舉報929件,占6%。僅應急管理部門就通過安全生產舉報投訴消除事故隱患約3600處,非法違法行為320起。從舉報問題看,消防隱患、危險化學品、工貿、特種設備、交通運輸問題較為集中。對受理的舉報線索,各級有關部門均已組織認真核實、跟進執法、跟蹤督辦、嚴厲查處,督促企業第一時間化解風險、消除隱患,嚴防風險隱患轉化為安全事故。
“安全生產舉報減少了監管盲區、提高了監察效率,對2021年山東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起到積極作用。”省安全生產舉報投訴中心主任鄭曉輝介紹,針對《獎勵辦法》實施以來發現的開展舉報獎勵工作不平衡、落實獎勵占比不高等問題,我省將強化制度保障,擬以省政府規章形式起草發布《山東省安全生產舉報管理辦法》,同時協調推動將獎勵經費納入部門預算,多渠道落實獎勵資金發放,定期通報舉報投訴案件辦理、發放獎勵等情況并接受監督。(大眾日報記者 付玉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