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米的高度看世界,城市會是什么模樣?”這個充滿童真的問題,正在東營得到最溫暖的回應。今年2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東營市成功入選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這不僅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更是對近年來我市用“一米高度”丈量城市溫度的生動體現。在這里,兒童充分融入城市建設與發展、享受城市便利與安全、感受城市溫暖與幸福,城市的美好與兒童的友好正實現一場動人的“雙向奔赴”。

呵護童心,當好引路人
走進莊嚴肅穆的《共產黨宣言》陳列館,來自廣饒縣大王鎮中心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屏息凝神,講解員深情講述的革命故事,仿佛將時光拉回烽火歲月。“我們依托中共劉集支部舊址、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引導青少年賡續紅色血脈、厚植家國情懷。”市委宣傳部宣傳教育科負責人魏雪英告訴記者。
這僅僅是東營為少年兒童精心編織“成長搖籃”的一角。立足全環境立德樹人,我市統籌抓好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心理健康五大環境建設,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最是書香能致遠。近年來,我市連續舉辦“弘揚傳統文化 培育時代新人”主題實踐活動、全市少兒詩詞誦讀大賽、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書香飄萬家 共筑強國夢”親子誦讀等系列活動,連續11年組織黃河口“國學小名士”中華經典誦讀,1人榮獲山東省“國學小名士”總冠軍,1人入選“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針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暴露出的規矩意識、法紀意識淡薄問題,我市敢為人先,在全省率先開展家規家訓進社區工作,召開全市家規家訓進社區工作會議,婦聯、宣傳、政法等6部門聯合制定全市家規家訓進社區有關實施方案,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促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
相伴童行,當好守護人
兒童友好,不僅在于口號,更在于堅實的制度保障。去年8月,一份沉甸甸的決議在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上審議通過——《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決議》。這份凝聚著人大智慧和擔當的決議,提出了12項具體措施,首次從地方性法規層面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立柱架梁”。
“決議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我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機制,對于全面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市人大社會委主任委員侯永強表示,“這標志著我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擁有了更強有力的法規政策引擎,工作推進機制實現質的飛躍。”
頂層設計的決心清晰可見:我市連續三年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將兒童友好理念納入《關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的意見》等系列決策部署。
2024年,22項兒童友好政策舉措加速培育,120余處兒童友好社區、公園、學校、閱讀空間等試點單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從理念到行動,我市正全方位重塑城市的“兒童維度”。
這份用心,最終轉化為孩子們觸手可及的福祉:學前教育公辦率、義務教育公辦率、省級特色高中占比“三個指標”均居全省第一;千人口托位數達到5.25個;教育、衛生、社會福利、權益保護等關鍵發展指標穩居全省前列……一組組硬核數據,托舉起兒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東營高度”。
關注童趣,當好筑夢人
在市科技館,一場充滿未來感的角逐正在上演——首屆黃河口青少年無人機大賽暨第九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東營市賽在此開賽。近千名小選手全神貫注,指尖在操控器上飛舞,無人機靈巧地穿越障礙、精準投遞、模擬救援……空氣中彌漫著科技與協作的激情。“孩子們的創意方案不僅技術亮眼,更飽含社會關懷,充分展現了我市青少年的創新潛力和實踐風采!”市科技館館長楊秀梅的贊許溢于言表。
這活力四射的一幕,是我市為孩子們打造“夢想舞臺”的縮影。聚焦培養科學、健康、審美、勞動、體育、生態文明等核心素養,我市精心打造了科技館、文化館、圖書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等一批兒童友好空間,它們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豐富多彩的校外綜合素養課程,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探索體驗中感受美好、啟迪智慧、全面發展。
更可貴的是,孩子們的聲音被鄭重傾聽。“社區需要更多游戲場地!”“多舉辦我們能參加的活動吧!”“請規劃更安全的上學路線!”……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錦苑社區的兒童觀察團會議上,小代表們踴躍發言,用純真的視角為城市發展獻計獻策。他們不再是城市的“旁觀者”,而是積極參與的“小小主人翁”。當城市的規劃建設真正彎下腰,從“一米高度”汲取智慧,收獲的不僅是童真的歡笑,更是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兒童友好,是一座城市能贈予未來最珍貴的禮物。在建設高水平現代化強市的壯闊征程中,東營已將“一米高度”的視角深度融入城市血脈。一幅以兒童為中心、充滿活力與溫情的城市新畫卷正徐徐展開。這不僅讓城市的今天更具魅力,更將為它的明天積蓄蓬勃生機——因為,托起今天的“一米高度”,就是托起我們共同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