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勵志也應有底線
為激勵業務員多帶客人到俱樂部參觀,佛山一家健身俱樂部使出“殺手锏”激勵員工——完不成任務,就要接受穿四角褲上街裸跑、吃生苦瓜、扮乞丐蹲在路邊乞討等懲罰,甚至被剃成光頭。而被罰員工卻表示很樂意接受懲罰,因為“如今已是千萬富翁的老板,曾經也接受過這樣的懲罰”。(7月31日《廣州日報》)
企業無底線的“勵志懲罰”之所以成功推行,除了跟企業的強勢、霸道有關外,也在于員工自身對于勵志的“無底線認識”,認為為了成功犧牲點個人尊嚴不算什么。再加上群體暗示和從眾效應,受罰員工理所當然地認為吃生苦瓜、扮乞丐等都是通往成功的必要途徑。
渴望成功無錯,錯就錯在他們認為成功就是賺大錢,須知,成功是多元的,而非“狹窄”的“有錢”,堅守自尊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遺憾的是,員工選擇接受跪街、鬧市爬行、剃光頭、扮乞丐乞討等花樣百出的“勵志懲罰”在國內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如此勵志確實可以讓員工放下“面子”,坦然接受任何顧客的白眼與嘲諷,激發更大的工作潛能,但激發出來的以放棄自尊為代價的工作潛能恐怕多半只是盯緊顧客腰包、掏空顧客腰包的潛能。一個連自己都可以不尊重的員工或企業自然也談不上真正尊重顧客,迎來的必將是顧客的鄙夷和疏離,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所以,為長遠計,無論企業抑或員工個人都應認識到勵志有底線,懲罰須有度。企業應果斷放棄冠以勵志名號的種種荒唐懲罰,不去“越線”;員工也不應盲目從眾,要敢于對無良企業的“變態勵志”說“不”。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大對企業負責人的普法宣傳教育,加大對侵犯員工人格、隱私權的違法違規懲罰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使“心懷不軌”的企業不敢“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