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火箭提拔”的27歲副縣長徐韜剛被提名免職,湖南耒陽80后女副市長王卿、廣東揭陽27歲副縣長汪中詠又進入公眾視野。
記者盤點發現,近年來,經網友曝光、媒體報道并引發公眾質疑的“火箭提拔”的年輕官員有18人,有5人最終因媒體報道而被免職或者自動辭職,這些“火箭提拔”的官員中,有人完全靠個人努力獲得提升,但也有11人,在被曝光的資料中,其父母或者其他親屬有官職。
專家分析,接連出現的“火箭提拔”事件,尤其是有關地方先回絕質疑、后糾正錯誤的行為,說明一些人在利用干部任用方面的漏洞來謀求私利。要糾正這一現象,應該從干部任用的制度透明開始,遵守規則,減少“破格”提拔。
六成“火箭官員”家人也當官
徐韜只是近年來被曝光的“火箭提拔”的典型案例之一。記者盤點發現,近年來被媒體公開報道的“火箭提拔”官員有18人。
他們被質疑有幾個共同特點:年紀小,均為80后或90后;高學歷,其中大學以上學歷有16人;任職時間短,這些官員中,3年以下工作經驗者竟有38.89%,將近4成的提拔官員都是迅速上位,其中,從參加工作到提拔現任職務經歷4-8年者有33.33%。
另外一個引人注意的特點是:這些官員中的多數父母或者是親屬也是官員,記者統計數量是11人,占到總人數的六成。在曝光的18位火速提拔的官員中,到目前為止,已有5人被免去相應職務,同時有兩位“火箭”提拔的官員父親相應辭職或被免職,有1人案件正在核查中,其余10余人仍在原崗位工作。
“破格”不應該成為選拔常態
我國干部提拔任用的兩部根本性的法律、法規是《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公務員法》。在干部選拔中,有一條是干部年輕化。在被“火箭提拔”的人士受到質疑之后,當地的回應中有很多涉及到適應選擇優秀年輕干部的需要。
記者在《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查到,第三條規定,其中有一句話為“應當注重選拔任用優秀年輕干部”。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年輕化”和“破格”提拔成為很多地方違規提拔干部的借口,“破格”成了不遵循規則。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對于考公務員的人的年齡有限制,考公務員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在“年輕”方面已經達到了我國干部年輕化的要求,沒有必要在任用提拔方面再次強調年輕化。
竹立家認為,總是用“破格”的借口,對于其他公務員顯然是不公平的。晉升的機會只有那么多,卻被一些“破格”的人占用,顯然剝奪了其他人的晉升機會,對于公務員選拔制度和政府管理的高效運作都將帶來破壞性影響。
爹媽當官 或成“火箭燃料”
被曝光出來“火箭提拔”官員的父母或者親屬有很多是官員。對于這些官員的父母和親屬是不是“火箭的燃料”,目前我們不得而知。
對于起作用的情況,竹立家分析,干部選拔制度中存在一些漏洞,這些漏洞很容易被鉆空子。
對于一些在政府任職的官員來說,他們熟悉規則,容易知道空子在哪里,指點和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此外,如果親屬是官員,對于“火箭提拔”肯定會起到一些助推作用。竹立家認為,“爹媽是官”即使不是主動去做“燃料”,但也會在客觀上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莊德水認為,在官場上,一直存在同學、老鄉、血緣關系等潛規則,而官員的提拔自古以來就存在任人唯親的情況,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觀。
不公開帶來“公正性焦慮”
對于“火箭提拔”引起的媒體關注,北航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杜治洲認為,一方面反映了我國傳統的信訪、舉報等形式不暢通;另一方面也和我國干部選拔信息不公開、程序不透明有直接關系。因為不公開,人們就懷疑其不公正。“公開”是消除疑慮最好的辦法。
莊德水分析,公眾對于年輕干部提拔的“公正性焦慮”背后是沒有一套干部任用的公開透明且讓人信服的規則。從“火箭提拔”被曝光的人的官方回應來看,很多回應者自稱“很優秀”,但是從其公開所做的事情上,又看不到特別優秀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