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騰空時,大家拿起相機抓拍下這一瞬間。
進入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必須經過嚴格的安檢。
本報6月11日訊 11日17時38分,伴隨著地面的震動和轟鳴的聲音,本報記者在距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塔4公里外,見證了神十飛天這一令人震撼的歷史時刻。
11日下午,整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內人來人往,大家爭相前往發射場參觀神十飛天的場景。下午3點多,基地內的車輛就開始向發射場涌動,記者一行也在這時出發,到達發射場足足用了近一個小時。
在進入發射場之后,視野范圍內已經被車輛占據。這里的參觀場地距離發射點大約有5公里,從參觀場望去,神舟十號飛船靜靜地矗立在一片綠樹之后,一座藍色的發射塔架格外引人注目。
記者繼續向前行進,來到了距離更近一處的觀測場地。據了解,這里離發射點的距離大約是4公里,觀看效果會更好些。
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射塔架的回轉平臺逐漸依次打開。乳白色的飛船船體逐漸顯露了出來,人群中隨之爆發出一陣陣驚呼,“看,那就是神舟十號。”
在現場觀測,聽不到以往電視直播時的倒計時口令,觀測的人不時拿出手機來看時間。“17時30分了!”大家在互相提醒著時間,生怕錯過發射時最壯觀的場景。17時38分,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發射塔架下騰起一團橘紅色的火焰,并在瞬間擴展為一團,隨后火箭騰空而起。
“咔咔咔”,記者耳邊傳來的全是相機快門的聲音。伴隨著地面的顫抖和轟鳴的聲音,火箭推進的速度開始加快,大家的目光也在隨著轉移。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之下,這是最美麗的一幅畫卷。
620多天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早已做好準備,等候著與神舟十號飛船“牽手”。
17時58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號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在3名航天員即將開始為期15天的太空遨游中,49歲的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同時負責手控交會對接操作;47歲的張曉光擔任指令長助手,負責配合指令長完成飛船駕駛、手控交會對接、飛船撤離等任務,并擔任太空授課活動的攝像師;33歲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負責飛行器狀態監視、空間實驗、設備操控、乘組生活照料,并擔任太空授課主講人。
□煙臺貢獻 神十發射前 513所先去“查體”
在神十發射之前,記者在現場從513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該所將在神十發射前為飛船進行“查體”。
飛船發射前,需要與火箭對接組裝,然后進行一次“綜合體檢”,才能發射升空。在此之前,航天器與發射火箭都是在總裝廠房組裝后進行水平測試,在發射架豎起來后再次測試,如果有問題就要再放倒拖回廠房維修。
據了解,從神舟一號飛船發射開始,我國開始采用國際上先進的“三垂一遠”模式,實現了航天器和火箭的垂直組裝、垂直測試、垂直轉運和遠程測試。
在這個過程中,火箭保持一個姿態不動,只要通過測試,運轉過程不會有任何改變。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模式則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火箭和飛船的狀態不變,極大提高了測試、發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13所研制的“飛船發射場測試無線轉發系統”,為實現“三垂一遠”提供了技術保證。該系統可以為飛船遠距離電測所需的所有電頻的無線測試信號提供信道,系統中所采用的技術都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
記者從513所獲悉,遠距離測試無線轉發系統承擔著為飛船發射前“查體”的任務,先后參加了我國載人工程歷次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并圓滿完成了任務。
□記者手記 瞬間超越時空 滿心不舍與期待
位于荒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候干燥,午后的烈日讓人睜不開眼睛。如果沒有神十發射帶來的震撼,很難想象一個人身處荒漠,經受高溫酷熱、飛沙走石后會有怎樣的感覺,而環境帶來的煎熬早已被神十帶到了九霄云外。
車隊開進觀測場的時候,揚起了陣陣塵土。一下車,很多人立即鉆進了大客車留下的陰涼地,而多數人卻被日曬和滾燙的沙礫包圍。不到10分鐘,腳下已經有了燙人的感覺。
作為女航天員王亞平家鄉的媒體,在神十飛天的那一刻,心里竟忽然有了一絲不舍。可是,又一個念頭隨之而來,15天后她又會從太空回到地面,這又讓人多了一份期待。
一時間超越時空的變幻讓人心生慨嘆。
發射結束后,現場來自河北省的一位老先生和記者攀談了起來,他說,“見識到了這么壯觀的場景,不枉此生。”想必,這位老人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夜幕降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里傳來了陣陣鞭炮聲,作為這個特殊日子的紀念。
□直奔航天城 浩蕩車隊 先過安檢
11日早上6點,天剛蒙蒙亮,記者從酒泉市中心直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記者乘坐的大巴出城后駛向了214省道,這條道路被當地人親切的稱為“酒航路”。因為它連接著“酒泉”和“航天城”。
按往常的經驗來說,酒泉城里清晨時分是基本沒有車輛的,而11日卻一反往常,大批車輛首尾相接朝著航天城挺近。
一路上,不少車輛打開了應急燈。在起伏的道路上,車隊行進的場面十分壯觀。車輛行駛了100多公里后停了下來,公安部門在此設置了檢查站,所有進入航天城的車輛都要進行安全檢查。隨后,警察牽來了兩條警犬進行安保檢查,并打開了幾個箱子進行檢驗。
280公里的路程,起碼要耗費3個小時的時間,不少車輛在加油站里停下后讓乘員休息,而這處規模不大的加油站卻不足以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如此規模的觀光客,如廁成了難題,大家排起長長的隊伍慢慢前行,同時又顯得特別尷尬。
上午10點,大巴終于開到了航天城,等待進城的車輛已經排起長隊。280公里的行程,沿途基本上是荒漠和戈壁灘,而航天城里卻是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這片位于荒漠中的綠洲在6月11日這天無疑最具魅力。
□感受出征儀式 聽到高唱 “歌唱祖國”
11日下午,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記者雖然沒能進入到現場采訪,但是所在位置依然能夠感受到熱烈的氛圍,“王亞平、王亞平”的呼喊聲不絕于耳。
神舟十號航天員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問天閣及圓夢園廣場舉行。問天閣是航天員公寓的名稱,是航天員在飛船發射前短期生活訓練的場所。
吃過中午飯,不少身著彩裝的人員開始涌向問天閣。
飛行乘組航天員走出會見廳后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記者聽到人群中響起了“王亞平、王亞平”呼喊聲。隨后,歌唱祖國的歌聲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