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是驅(qū)散黑暗的火把,讓你不會再黑夜中迷失方向;愛心是指引方向的明燈,讓你不會再汪洋中獨自徘徊;愛心是帶來溫暖的陽光,讓你不會再寒流中被吞噬。——這是文登“餛飩哥”王書強的餛飩店里掛著的一幅字,餛飩店的名字就叫“愛心餛飩店”。
起初,誰也沒有想到,他辭了工作,在醫(yī)院旁邊租了房子,起早貪黑地賣餛飩,是為了給不同姓的“女兒”掙錢治病。
“好好經(jīng)營這個店,給孩子治病”
2012年8月,48歲的王書強認識了小他五歲的于淑美。短短兩個月后,于淑美16歲的女兒李高珊被查出患有“朗格漢斯組織細胞增生癥”。這是一種極罕見的病,胸部以下失去知覺,必須進行手術(shù)。于淑美想盡了各種辦法要與王書強分手,可他還是堅持守護著這對母女。
“準繼父”王書強帶著女兒輾轉(zhuǎn)濟南、文登等地醫(yī)院治療,三次手術(shù)之后,借來的幾十萬元錢花光了,女兒的病情卻沒有好轉(zhuǎn),無奈之下,他在醫(yī)院附近租了間平房,一邊擺攤賣餛飩,一邊給女兒治病。
“女兒姍姍現(xiàn)在恢復(fù)得很好,剛開始來的時候,坐都坐不住,現(xiàn)在可以坐起來,也可以翻滾。”王書強說。為了給女兒治病,他前前后后已經(jīng)花了30多萬,還欠下了20多萬的賬。姍姍下一步需要摘除鋼板,做系統(tǒng)治療,還需要20萬。他說“要好好經(jīng)營這個店,給孩子治病”。
與錢相比,內(nèi)心的掙扎才是最煎熬的。而王書強從未覺得煎熬,因為他從沒想過放棄。很多人跟王書強說:“書強,你們認識時間這么短,治病花費這么大,你家里還有老人,還是不要管了。”王書強說:“他們娘倆太不容易了,孩子還這么小,沒得病的時候,特別懂事,活潑可愛。她媽媽也是一個很瘦小的女人。如果沒有人幫助的話,我覺得她可能是活不下去的。我不能放棄她們不管。”
為什么想到賣餛飩?王書強笑了,說:“當(dāng)時就是沒有辦法,在最難的時候,錢都花沒了,孩子的病還沒有明顯的效果,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已經(jīng)給予很多幫助,前后獲得了十多萬捐款,實在不好意思再接受社會上的捐助。想到賣餛飩是因為賣餛飩比較簡單,買了餛飩皮,自己調(diào)好餡,包起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