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體育訊 就魯能泰山亞冠首戰“要結果不要過程”的目標而言,客戰越南平陽這個3比2,是可以打到及格分的。不過,結果的如愿,并不能掩蓋過程的尷尬。首勝帶來的喜悅,顯然無法抵消人們對庫卡球隊亞冠前景的憂慮。

  從過程看,魯能能夠取得這一結果,決定因素是下半時伊始即換上楊旭,使球隊的進攻有了必須的支點。楊旭2個進球1次助攻,成為魯能贏球的最大功臣。以他的出場為界,上下半時的魯能完全是兩支不同的隊伍。盡管全場5個入球均出自下半時,但上半時比賽是按主隊的節奏打的,下半時恰恰相反:客隊兩個失球皆因失誤,3個進球則都是主動組織、配合的產物。

  其實,像楊旭、韓鵬這種身體條件的中鋒,對付東南亞對手不能算是秘密武器,是個教練、球員甚至球迷都會知道,中國球隊對東南亞球隊的制勝法寶,就是對方先天缺乏的空中優勢。以中超球隊亞冠征戰東南亞的經歷,凡“上三路”用得好,空中與地面結合得當的隊伍,都過了關,反之則難免小河翻船。

  因此,奇怪的不是換了一個楊旭就能扭轉整個戰局,而是明明手里有這么有利的王牌,庫卡為什么非要等到下半時才用,白白浪費了上半時的45分鐘,還導致隊員在棄長取短的被動打法中過多地消耗體能,下半時的兩個失球均與中后場球員回追能力下降,防守主隊尖刀外援失誤有關。

  當然,庫卡對剛剛奪得超級杯的那套陣容信任有加,想用自己信奉的地面控制戰術打敗平陽的心情,不難理解。只是東南亞球隊的風格和主場,都不適合中超的隊伍跟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對手玩“下三路”,高中鋒首發或許不是魯能的主流打法,可既然對付打平陽這一類敵人管用,何樂不為?打日本、韓國球隊時,再改用地面戰術就是了。

  戰平陽,魯能下半時啟用楊旭成為勝負手,然而楊旭上半時就該用,所以庫卡真正的妙著應是讓王永珀回歸主力陣容。去年庫卡跟王永珀掰了一個賽季的手腕,今年終于承認小胖并非踢后腰的材料。回到前腰的王永珀如魚得水,他的位置不光不跟蒙蒂略重疊,其跑位和策應好的特點,反倒激活了阿根廷中場的能量。對平陽下半時的3個進球,都是這3個人之間“來電”的成果。比較之下,塔爾德利依然游離于魯能的戰術體系之外。

  與進攻相比,魯能一向薄弱的防守,很可能再一次斷送庫卡的亞冠前程。平陽是這個小組最弱的球隊,一個身價比不上塔爾德利零頭的奧塞尼,就能把魯能禁區攪得天翻地覆,迫使對方輕易地丟掉兩球,后面遇到全北現代、柏太陽神那種級別的勁敵,魯能如何全身而退!

  不可思議的是,魯能在新的亞洲外援八字尚無一撇的情況下,為何要先趕走麥克格文?如今亞外沒報上名,意味著亞冠小組賽只能用戴琳、汪強兩個中衛頂到底了。先莫說他倆發揮怎樣,若其中一個因傷或吃牌缺陣,連個替補都找不出來。去年亞冠開打時魯能有戴琳、汪強、杜威、麥克格文4大中衛,后防還被人打成篩子,今年少了一半,這球還怎么踢?

  魯能亞冠小組首役立足未穩,不妨要結果不要過程,再往后,還能場場都只要結果不要過程嗎?沒有過程,何來結果?!

  更多魯能亞冠小組賽首戰新聞:

  亞冠-楊旭2射1傳汪強烏龍 魯能3-2越南平陽

  魯能神級造越位玩砸了 作死的節奏啊(gif圖)

  為何說魯能3-2險勝該偷著樂 1個噩夢做了8年

  塔爾德利哪呢?撤得比蒙蒂略深 不是前鋒嗎(圖)

  牛眼看球:庫卡命硬總有貴人救 解不完的難題

  王大雷回應魯能防線被吐槽 塔爾德利還沒適應

  尹波:魯能要結果也要過程

  魯能拷貝2007 都在越南劇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