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宿希強) 作為基本的民生問題,食品安全一直是國家層面三令五申監管的重點。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提出,要采取更堅決措施,“全過程保障食品 藥品安全”。食品安全保障離不開嚴格的監管,層層監管本應構筑起一道道“防火墻”,但中國青年網聯合中央電視臺調查發現,從生豬出欄到入廠屠宰,在河北、 山東部分地區,檢疫監管流于形式,甚至存在檢疫票據貓膩。

  生豬出欄檢疫監管徒有虛名

  3·15前夕,中國青年網接到投訴,稱在河北山東多地,不少病豬公然流入屠宰場,監管形同虛設。中國青年網記者隨后就此展開了相關調查核實。

  在河北省衡水深州市,南史村是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村,中國青年網記者走訪中認識了生豬經紀人老尹,老尹生豬生意做了三十多年,在當地小有名氣。中國青年網記者跟著他跑了兩天,記錄了生豬從收購到銷售的整個過程。

  3月11日中午,中國青年網記者跟隨老尹一起到農戶家收購生豬。在養豬戶老趙家中,中國青年網記者注意到,有些豬蹄部發黑、蹄殼脫落。“口蹄疫,鬧了口蹄疫了。”老尹一副見慣不驚的姿態,“去了(屠宰場)就得宰了。”

  養豬戶老趙則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他養的八頭豬“都有口蹄疫”,“年年鬧,一年兩回。”

  他們說得隨意,但中國青年網記者卻有些疑惑。口蹄疫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烈性傳染病,在我國被列為一類動物疫病。按規定,如果發生一類動物疫病,應立即強制封鎖、隔離、撲殺、銷毀,也就是說根本不可能允許患有口蹄疫的病豬存活。

  老趙和老尹指明的疑似病豬真的有問題么?中國青年網記者試圖找現場的動物檢疫人員咨詢,但發現在場忙碌的,只有老尹和養殖場的幾個人,沒有見到檢疫人員。

  根據動物防疫法規定,出售動物前應當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實施現場檢疫,并出具檢疫證明(俗稱‘檢疫票’),沒有檢疫證明,承運人不得承運。

  但包括疑似口蹄疫豬在內,此次老趙的八頭豬,老尹照單全收,不久即全部裝車。

  沒有檢疫證明,這些豬能運出去嗎?

  養豬戶老趙對此卻并不擔心,“去了(屠宰廠)開,去了補一個(就行)。”

  本應是出售前現場檢疫并出具檢疫證明,怎么變成了到屠宰廠再檢疫呢?為了一探究竟,中國青年網記者在征得老尹同意后,決定實地到屠宰廠走一趟。

  半個小時后,中國青年網記者跟隨這輛運豬車來到了深州市晨光精肉制品廠(下簡稱“晨光公司”)。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一家集屠宰、加工、銷售于一體的中型食品生產企業,是河北省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單位,衡水市農業產業化先進龍頭企業。

  中國青年網記者注意到,工廠大門關著,不過老尹下車打開門,輕車熟路地就把車開進了廠內的豬舍。

  根據《生豬屠宰檢疫規程》,檢疫人員應當在生豬入場前查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數量,詢問生豬運輸途中有關狀況,檢查生豬的外貌、呼吸等狀 況,并回收《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才可將生豬放行,送入臨時圈養生豬的待宰圈。但直到老尹把生豬全部卸完,中國青年網記者和老尹乘車離開,也沒見到廠內有 檢疫工作人員出現。

  “這里不用檢疫票,廠子里不要。”老尹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

  當天下午,老尹一共向晨光公司運了兩趟共34頭豬,但中國青年網記者跟隨過程中,沒有見到任何檢疫人員,也沒見到一張檢疫票據。

在河北深州市,養豬戶老趙出示給記者的與晨光公司簽訂的生豬定購合同。中國青年網記者 宿希強 攝

  中國青年網記者見到的疑似病豬是否被晨光公司宰殺了呢?中國青年網記者了解到,屠宰場目前的普遍結款方式為按照出肉率結算,即宰殺后才會付款。

  而養豬戶老趙第二天在電話中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他送的豬已經被晨光公司收購屠宰。“八頭豬都宰了,錢都到位了,我取回來了。”老趙說。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生豬在入廠屠宰前有兩道檢疫關口:第一道是生豬出欄時現場檢疫;第二道是入廠時檢疫。但現實是,這兩道監管關口全部徒有虛名。

  生豬出欄時,檢疫人員何以不進行現場檢疫?中國青年網記者輾轉找到了深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駐南史村片區的專職檢疫員劉文臣。讓中國青年網記者沒 想到的是,劉文臣竟然一口否認他負責的南史村片區有豬出欄。“自3月1日至今,一頭都沒有,因為年前的大豬都賣完了,小豬都還沒長成。”

  生豬入廠檢疫又緣何失守?中國青年網記者再次來到晨光公司。當時是下午四點多鐘,正遇見一輛運豬車進廠,中國青年網記者觀察了全過程,生豬直接被趕入待宰圈,同樣沒看到有人查看檢疫證明,清點數量。

  當中國青年網記者就此問詢時,晨光公司采購負責人李樹通竟回答:“檢疫員下班了。”

  中國青年網記者隨后和深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聯系,找到了監督所駐晨光公司的專職檢疫員賈鵬霄。賈鵬霄表示,按規定,生豬進廠時除了必須查驗檢疫票,查看生豬數量外,還必須查驗生豬的電子耳標。

  耳標是動物標識之一,是用于證明牲畜身份,承載牲畜個體信息的標志。按照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工作的意見》,各級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確保飼養環節的豬耳標佩戴率達到90%以上,進入流通環節耳標佩戴率必須達到100%。這樣,一旦出現問題可以追溯到源頭。

  不過中國青年網記者此前留意到,養豬戶老趙賣掉的八頭生豬,都沒有耳標。而在晨光公司的待宰圈,近百頭生豬,也沒發現生豬帶有耳標。

  深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支文軍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按規定,生豬進廠應戴齊耳標,否則不能進廠。而當中國青年網記者就調查到的當地生豬出欄和進入屠宰廠檢疫環節“失守”的情況向他反映時,他不假思索地予以否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事實上,在深州,生豬檢疫監管的失守,并不是偶發現象。中國青年網記者在晨光公司“蹲守”數天,發現不少運豬車上的豬連耳標都沒有打,就直接拉入廠內。多位拉豬戶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從農戶家拉來的豬都不打耳標。”

  這樣出產的豬肉顯然沒有安全保障,生豬經紀人老尹就私下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他不吃屠宰廠的豬肉。“鬧病的豬當地不吃,當地都吃我們自己養的好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