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市民吃的蔬菜放心嗎?

  “壽光菜”“蘭陵菜”名氣大了,對質量和品質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何保證蔬菜安全,成為兩大菜籃子的“一號工程”。

  在壽光文家街道桑家村菜農桑雪敏的大棚,記者隨手掃了一下墻上的蔬菜安全追溯二維碼,手機上立馬出現了地塊名稱:桑家合作社16號,品種圓茄,還有生產者情況等信息。桑雪敏說,自從2011年加入桑家村蔬菜專業合作社以來,大棚蔬菜由合作社統一管理和銷售,還注冊了“桑盛”品牌,自己省心不說,好菜也賣出了好價錢。一個大棚投資12萬元,一年純利不下15萬元。

  在蘭陵縣凱華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即將裝箱運走的貨品上,記者也看到了類似的追溯二維碼。掃描結果不但顯示有黃瓜采摘日期,還有哪天進行了灌溉、施肥、用藥等詳細信息。

  無論壽光還是蘭陵,兩地的蔬菜生產正在走向規?;?、集約化和標準化,一家一戶自種自賣的落后經營模式已不多見。目前,壽光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800多家;蘭陵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有1790家,其中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有500多家。合作社實行化肥、農藥等農資統一供應、統一生產管理、統一品牌銷售,大大提高了農產品安全和生產效率。

  但對于容易出問題的散戶菜農如何防控?壽光、蘭陵兩地都動了不少腦筋。

  兩地對進入當地市場的農藥產品逐一進行審核備案,并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監管網絡。蘭陵還實施了農業標準化為主體內容的農產品質量提升工程和出口農產品綠卡計劃,建立起完善的農產品標準體系。

  為根治蔬菜常見的根結線蟲病害,壽光財政每年專門拿出500萬元,給農民補貼推廣高效生物低毒農藥;為減少農藥使用量,壽光推廣使用了靜電噴霧機和熱霧劑,這兩種辦法大大提高了藥物使用效率,降低了藥量使用強度。

  蔬菜生產都是大水大肥,時間一長難免出現土壤鹽漬化和板結現象。針對過量施用化肥導致的土壤板結及次生鹽漬化現象,壽光2010年就啟動蔬菜“沃土計劃”,依托科技科學施肥,推廣生物菌肥改良土壤,激發土壤活力。市財政每年投入800萬元用于農民的用肥補貼。

  在壽光市化龍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黃瓜大棚里,順泰農業負責人賈崇山捧起一把土壤告訴記者,現在用了加工處理過的稻殼糞后,土壤不板結了,而且細致疏松,澆水后很容易滲透,很快干燥,不易滋生疫病。

  在抓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的同時,兩地還加強了流通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壽光農產品物流園檢測中心每天從凌晨2點多開始對進入市場的每車菜進行抽檢,每天都要抽?。常埃岸嗯蔚氖卟耍磕瓿闄z10萬批次?!艾F在市場的蔬菜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一旦發現藥殘超標嚴重的蔬菜都是就地銷毀?!睓z測中心經理隋玉美表示。

  蘭陵縣將確保質量安全作為“蘭陵蔬菜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命線”,還在當地建設了山東省第一家農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可進行藥殘、肥殘、重金屬等100多項指標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