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5月15日電(記者陳國軍、袁軍寶)增長指標回落、財政增收放緩、企業虧損增加……今年以來,經濟下行的壓力正在山東一些地方和行業顯現。然而,記者日前在山東采訪時發現,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企業家、基層干部群眾,既沒有浮云遮眼,也沒有患上“換擋焦慮癥”,而是透著自信。山東穩增長的信心來自哪里?

  新作為讓傳統“引擎”蝶生新動力

  初夏,青島鰲山灣畔,總投資1700多億元的“中國藍色硅谷”上百個重點項目建設正酣;濰坊白浪河邊,投資已過20億元的各類特色孵化器如雨后春筍;在大蒜之鄉金鄉縣,社會資本投資已過18億元的魯西南商貿物流園區建設如火如荼……

  “穩增長,離不開投資的支撐。”青島市發改委副主任李振軍說,投資內涵已悄然發生變化,比如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圍繞像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色硅谷、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國家級和省級戰略的互聯互通配套基礎設施來展開。

  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未來的產業結構,今天的投入就是未來的產出。“從重點項目投資看,高、新、特、優是今年山東省投資的新方向,傳統‘引擎’有了新內涵。”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張務鋒說,新常態下,以新方式、新作為來引領以創新、技術、質量為內涵的經濟增長新亮點至關重要。

  放眼齊魯,圍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等國家和省級戰略,一批批打造山東未來經濟新格局的重點項目建設風生水起,正成為山東穩增長的重要引擎。

  “發展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質量,看GDP的含金量。當看到一個個新增長極正在形成,新常態正變為新強態時,青島有信心彎道超車。”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李群說,像青島海洋經濟如今對GDP增長的貢獻接近三成,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的強度前所未有,這就是信心的寫照;像重點培育的新型工業10條千億級產業鏈,已有6條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這就是信心的寫照。

  “什么是信心,遇到問題解決不了才沒信心”,濰坊市委書記杜昌文說,過去濰坊耗煤總量、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全省第一,而每度電利稅只有全省三分之二,這就是問題。通過騰出空間、換代升級、轉化動力等辦法找到了破解之法,形成了兩個3000億級、兩個1500億級、兩個500億級的新型產業鏈,發展路徑更加清晰,這就帶來新動力、新信心。

  穩中有增看投入。今年以來,山東內涵效益型投資增速迅猛。一季度,基礎設施和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速均在20%左右,高于全部投資增速5個百分點以上。特別是民間投資額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82.2%。

  “如今,山東各地比拼的不是一時的增長速度,而是投資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的速度,贏得發展新動力的速度。”山東日照市委書記楊軍一語道出山東各地投資理念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