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記者從省衛計委婦幼健康服務處獲悉,截至2014年底,我省0-6個月嬰兒的母乳喂養率達95.46%,純母乳喂養率達86.23%。不過目前母嬰設施設置比較匱乏,哺乳室難尋覓,這也影響很多年輕媽媽母乳喂養。
5月20日是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記者走訪省內多家機構了解到,目前我省的母乳喂養率有了顯著提高。不過,隨著80后、90后新媽媽的出現,一些母乳喂養中的新問題凸顯出來,而部分橫亙在母乳喂養路上的“陳年舊障”尚未移除。
□ 本報記者 李 振
母乳喂養率逐年上升
“現在新媽媽困惑的大多都是怎么從半母乳追成全母乳,怎么增加乳量,如何自然離乳,幾乎沒有人再認為奶粉優于母乳了。”濟南母乳喂養指導師王雯雯告訴記者。
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75.3%,提前實現了2020年達到50%的目標。記者從省衛計委婦幼健康服務處獲悉,截至2014年底,我省0-6個月嬰兒的母乳喂養率達95.46%,純母乳喂養率達86.23%。
母乳喂養率的提高得益于母乳喂養教育的普及。據了解,截至2014年底,山東全省助產機構1192家,開設“孕婦學校”的比例達到100%,實現了針對孕產婦母乳喂養教育的全覆蓋,孕婦在產前就可免費學習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此外,網絡論壇、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普及也為母乳喂養理念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越來越多新媽媽在網絡上找到了母乳喂養的“大本營”。
為保持身材,只喝“月子湯”
2009年,濟南市婦幼保健院開設了我省首個“母乳喂養咨詢室”,為孕產婦提供專業免費的母乳喂養咨詢。咨詢室開設以來,產科門診護士長趙藝敏就頻遇新情況:很多新媽媽為了迅速恢復身材,哺乳期不吃主食,只喝價格昂貴的“月子湯”,導致乳汁營養不均衡,孩子不長體重或是腹瀉腹脹;有的產婦產后天天大魚大肉,攝入過量脂肪導致乳腺管不通,哺乳過程疼痛難忍。出現這類問題后,不少新媽媽便懷疑是孩子不適應母乳或自己的體質不適合哺乳,從而選擇奶粉替代或奶粉母乳混合喂養。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產婦能夠獲得更好的營養,但目前流行的一些方法卻并不科學。”趙藝敏說。比如飲食,平時怎樣吃哺乳期就可以怎樣吃,保證蛋白質攝入,并適當補充清淡的湯水即可,完全不必迷信“月子湯”或者高脂肪的食物。
此外,80后、90后的新媽媽“不會哺乳”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也成為影響母乳喂養的重要因素。近兩年各種產后護理機構層出不窮,很多產婦生完孩子就入住月子會所,新生兒交給護士洗澡,月嫂哄睡,換個紙尿褲也是由老人代勞,有的產婦甚至哺乳也不親自“動手”——雙手一背,露出乳房,由月嫂托著孩子來喂奶。“越是這樣的‘甩手媽媽’越容易出現乳汁不足。”趙藝敏告訴記者。與孩子保持親密關系,保持充分肌膚接觸是刺激乳汁分泌的最佳方法,母親與孩子的分離很容易導致母乳越來越少,最終不得不依賴奶粉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