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建 劉筱慶 報道

  本報濟南訊 “‘銀稅互動’可幫了大忙。有了這筆資金,企業就能走出困境了。”近日,煙臺億嘉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季建陸的心情可謂大落大起,就在企業遭遇資金困難、一籌莫展之時,煙臺市地稅局積極向當地銀行推薦信用級別較高的企業,這使得煙臺億嘉很快拿到了600萬元貸款。

  去年以來,省地稅局針對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之間缺乏互信了解,金融機構“放貸難”、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探索開展“銀稅互動”。地稅部門與金融機構搭建銀稅互動平臺,地稅部門將信用級別較高的企業名單推薦給銀行,銀行以此作為拓展業務、發放貸款的重要依據。截至目前,全省地稅部門利用納稅信息和納稅信用級別評價結果,共向各級金融機構推薦5632戶小微企業,經金融機構調查核實,對689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2.66億元。

  “把企業貸款信用和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結果相關聯,將企業涉稅信息及稅務信用等級評價設定為銀行授信的首要條件,以此創新以‘信’授‘信’、 以‘信’養‘信’的信用結合機制,既從根本上破解了部分小微企業因無法提供抵質押物而拿不到銀行貸款的困境,又能防范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煙臺市地稅局局長吳曉飛表示。

  在實踐中,煙臺市地稅局聯合煙臺農商銀行打造“小微企業稅銀助力平臺”,地稅部門根據日常征管信息數據,認真篩選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薦給農商銀行,并協助開展必要的信貸調查。今年以來,煙臺已有183戶小微企業通過此平臺獲貸4億余元。

  “銀稅互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建立稅務機關、銀行和企業三方信息交換渠道——銀行機構對借款人涉稅信息及時查驗與監控,稅務機關對借款企業銀行開戶信息、銀行風險提示信息及時采集與監控,以此實現稅銀企三方信息共享。比如,臨沂市成立由國稅、地稅和銀行三部門組成的“稅銀互動”合作項目籌備領導小組,共同建立了《合作備忘錄》,構建稅企銀三方信息交換平臺。

  目前,該市已有252戶小微企業通過銀稅互動得到金融貸款8996.35萬元。

  密切銀稅互動,也讓企業更加重視納稅信譽。4月1日,青島市地稅局與青島農商銀行聯合推出了“稅貸通”融資產品,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銀行授信審批系統與地稅局納稅信用系統信息共享。在當日的簽約儀式上,A級納稅信用企業瑞松集團、恒順電氣兩家企業現場獲得授信2.34億元。青島市地稅局城陽分局去年在試點過程中,為29戶納稅人開具相關納稅信用證明,其中8戶獲準銀行授信1.6億元,當年增加稅收1000萬余元。

  “加強銀稅互動,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有助于促進中小企業重視和積累自身良好的納稅信用記錄,也為銀行規避經營風險提供了參考,實現了稅銀企三方共贏。”省地稅局企業所得稅處處長張皓表示,從基層反映的情況看,銀稅互動的深入推進還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各級政府的關注度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金融管理機構參與面還不夠廣泛,目前與地稅部門合作的銀行還局限在地方商業銀行,銀行扶持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項目規模亟待進一步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