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王金虎、通訊員趙永斌報道:6月6日,山東省高唐縣72.8萬畝小麥開鐮收割。高唐農業局副局長杜立芝介紹,通過大力推廣小麥良種化、寬幅精播、測土配方施肥等高產種植技術,小麥長勢良好,有望實現“十三連增”。連日來,山東大面積夏糧機收自南向北、自西向東全面展開。
在山東滕州市南沙河鎮河匯村,農民朱宗銀手捧金燦燦的小麥喜不自禁,“今年的畝產超過了1000斤,是多年難得的好收成。俺村這片麥田屬于典型的旱地,雖然不遠處有個小水庫,但由于這兩年天旱,關鍵時候總是不‘解渴’,去年沒澆上水的小麥畝產還不到500斤。”據了解,山東無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約有1000萬畝。受干旱影響,去年旱地小麥減產幅度較大。今年小麥生長期間,全省降水較為頻繁,降水量大且時空分布比較均勻,大部分無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長勢良好。據分析,這1000萬畝旱地小麥預計比上年畝均增產25公斤左右,僅此一項即可增產5億斤左右。
產量的增長離不開山東持續開展的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山東省財政專門拿出6.84億元資金,按照每畝30元的標準,對通過驗收的高產創建示范方給予獎勵。去年,山東把德州、菏澤、濟寧、聊城、濰坊5個糧食產量過90億斤的糧食生產大市的糧食高產創建工作納入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調動了各地開展糧食高產創建的熱情,今年夏糧生產出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統計,今年山東小麥播種面積5699.8萬畝,比上年增加89.5萬畝。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登啟預計,今年的糧食高產創建面積將達到1700萬畝,各項關鍵增產技術推廣應用比較好,如果近期不出現極端天氣,全省夏糧豐收基本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