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說>>保守家長選擇“堵”,好奇孩子偷著“學”
如今,初高中學生的年齡大多集中在12-18歲,也就是“95后”居多。對應的,他們的家長則多數是“80前”。隔著30年的年齡差,在對“性”的認識上,家長與孩子之間也是重重鴻溝。
記者采訪了濟南一名初三學生小齊(化名)和他的媽媽宋女士。有趣的是,面對同樣的問題設置,母子倆的回答卻有著戲劇性的沖突。
“你如何看待青春期的性沖動?會不會選擇跟父母傾訴?”
“上了初中后,有時候遇見女生會心動,并且想有身體上的接觸。在我看來,性是很正常的,這只是極其正常的生理活動。第一次了解是在瀏覽網頁時出現的廣告,出于好奇點進去看,私下也會跟朋友談論這樣的話題。跟爸媽交流?完全沒想過,估計提起這個話題就會被教訓吧!”小齊的回答讓人看不出這是個15歲的孩子。對于談論“性”,他毫不避諱。
與小齊不同,宋女士的回應可以說是簡單粗暴,“討論性沖動對孩子來說還太早了,也太敏感了。他應該不是很了解這方面的事,孩子還小,長大以后自然會懂。”保守家長要“堵”,認為孩子到了年齡自然會懂,性教育會在一定程度上催熟孩子的心理。而好奇的孩子們卻選擇通過網絡、同學間交流偷“學”。
這一矛盾,在問卷的調查結果中也得到了印證。對于“性”,有164名(占82%)中學生認為是“人類的正常需求”,8名學生認為“性是不正常的,難以啟齒的”,還有24人“對性沒有概念”。有人說,史上最令父母尷尬的題目是“孩子問,我是從哪里來的?”對這個難題,學生們似乎更坦然。在調查中,186名學生對于人類的生殖過程很了解,只有12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來的。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有134名學生表示“父母并沒有對自己進行過青春期兩性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