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濟南6月15日訊(見習記者 劉飛躍)6月15日上午,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濟南市城市公共交通規劃,提出兩個“優先”、兩個“耦合”、三個“銜接”的公交發展策略。到2017年公交車輛發展規模為8826標臺,遠期2020年為10176標臺,推進現代無軌電車發展,到2020年建成“五環九射”的現代無軌電車網,共計179.1公里。
最新的濟南城市公共交通規劃范圍為中心城區,總面積1022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410平方公里,包括主城區、西部城區和東部城區。其中,規劃年限近期為2017年,遠期為2020年,遠景展望到2030年。
具體目標為,公共交通(含軌道交通)占全方式交通出行的比例達到30%以上,占機動化出行比例超過60%;高峰期間公交通勤出行時耗不超過45分鐘;公交出行時耗與小汽車出行時耗比不超過1.5;高峰時段公交平均運營時速不低于18km/h;公交專有路權走廊公交平均運營時速不低于23km/h;公交正點率達到70%;公共汽電車線路網比率近期達到65%,遠期達到70%;公交專用車道設置比率近期達到40%,遠期達到45%;公交站點3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75%,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高峰期間公交車平均擁擠度不超過80%;
公交乘客滿意度不低于80%;公交車夜間進場率近期達到85%,遠期達到100%。
根據濟南市的城市特點和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交通局提出兩個“優先”、兩個“耦合”、三個“銜接”的公交發展策略。兩個“優先”指優先推進公交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公共交通的路權優先;兩個“耦合”指公共交通走廊與城市發展軸耦合,公交樞紐體系與城市中心體系耦合;三個“銜接”指圍繞公交樞紐站點,強化公交系統內部及其與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的緊密銜接。
結合《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確定的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布設市級樞紐10處,地區級樞紐54處。規劃公交專有路權走廊總長度為534.7公里,其中中運量快速公交走廊長度477公里,公交專用道走廊總長度57.7公里。
公交車輛發展規模2017年為8826標臺,遠期2020年為10176標臺。近期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車輛標臺數占車輛總數比例為66.2%,遠期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車輛標臺數所占比例達到70%以上。推進現代無軌電車發展,到2020年建成“五環九射”的現代無軌電車網,共計179.1公里,車輛類型擬采用常規和雙源無軌電車,采用城市電網供電,實現“零排放”和“零污染”。
在場站布局規劃方面,規劃綜合基地6個,公交停車場36個,公交首末站134個,規劃范圍內規劃公交場站總用地規模(含樞紐內供公交使用的站臺與停車坪等)為233.9公頃,單車平均用地規模229.8平方米。
在 近期建設計劃中,公交走廊引導與支持西客站片區、美里湖片區、長清大學園片區、孫村片區、唐冶片區、奧體文博片區、興隆片區、漢峪片區等近期重點發展區域的發展,近期計劃建設的公交專有路權走廊總長度為222.9公里。其中中運量公交走廊總長度為131.2公里,公交專用道走廊總長度為91.7公里。
近期重點建設“一環三射”現代無軌電車線路走廊,共計60.8公里。規劃啟動建設公交樞紐31處,首末站22處,停車場9處,綜合基地2處,公交場站規模達到171.3公頃,公交進場率達到89.1%。
新增及優化調整后公交快線15條,其中:新增11條、保留3條、調整1條。實現建立長途客運中心、燕山立交橋等核心城區與外圍圈層之間的快速聯系,實現西客站、高新區、領秀城等主要客流吸引點之間的長距離快速出行,結合早晚客流高峰構建高峰通勤公交快線網。
新增及優化調整后公交干線128條,其中:新增1條、調整8條、撤銷3條、保留119條。新增及優化調整后公交支線116條,其中:新增支線26條、調整支線19條、保留支線7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