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黃的面孔,滿臉的黑斑——市民李先生看到自己吸毒兩年后的模擬自拍照嚇了一跳。26日是國際禁毒日,濟南市禁毒預防教育展覽館剛剛啟動,便有許多市民走進展廳親身體驗吸毒的危害。

  “過去只知道吸食毒品危害大,現在通過親身體驗,我才算真正體會到‘珍愛生命、遠離毒品’這句話。”26日上午,走出禁毒預防教育展覽館的李先生嚴肅地說。記者看到,進館之后,先是“吸毒后的感覺”體驗廳,此展廳是個近10米長的隧道,通過燈光的變化,讓人們在視覺上體驗一把“吸毒后的感覺”。

  在此展廳出口處,是兩臺可以自拍的電腦,市民對準鏡頭持續兩秒的時間,電腦就會自動模擬自拍者吸毒2年、4年、6年后的樣子。記者看到,每一個看到自己吸毒后照片的市民,或是面露驚恐,或是直搖頭,或干脆捂住眼睛,給人一種“不忍直視”的感覺。

禁毒志愿者走進“眩暈長廊”體驗吸毒后的感覺。記者謝永亮 攝禁毒志愿者走進“眩暈長廊”體驗吸毒后的感覺。記者謝永亮 攝

  據悉,濟南市禁毒預防教育展覽館總面積1200平方米,周一、周二閉館,其他時間免費對市民開放。

  記者了解到,濟南市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在3000人左右。“根據國際通用的顯隱比例(1:5)計算,濟南市吸毒人群在15000人左右。”濟南市禁毒支隊一大隊大隊長楊時起說,這些吸毒人員大都以無業人員和青年為主。其中青年大約占到40%,無業群體也占到60%左右。 

  戒毒故事

  一次吸毒毀掉一個家庭

  毒品猛于虎!26日,記者走進今年2月4日成立的山東省戒毒監測治療所,通過和幾名因沾染毒品而感染特殊血液傳染病的戒毒人員交流,用他們的事例警醒大家,遠離毒品。

  【案例一】 電臺主持人吸毒販毒

  小輝沒上過大學,但他憑借聰明和勤奮成為一名電臺主持人。單親家庭長大的小輝知道母親的不易,他一邊努力工作,一邊想找個兼職掙點外快。一天,無意間小輝在網上加入一個群,進去后他發現里面都是販毒的人。通過群里的對話,他得知如果在網上幫別人賣毒品,一克可以提10-20元,這樣既不耽誤工作,又能輕松掙錢,他很快和群內的人建立了聯系。

  2014年6月,他開始賣毒品后偶爾會接到下家的投訴,說毒品的質量不好、不純。在咨詢其他人如何辨別毒品的純度時,有人一聽他是販毒的,還沒有吸過毒,就說:“你沒有吸毒,怎么在這個圈里混?”眼看下家越來越少,為繼續賺錢,2014年8月份小輝偷偷地躲在家里第一次吸了冰毒。好景不長,2014年11月份,小輝被警方抓獲。

   【案例二】 上進青年自毀前程

  家境不好的王華大學畢業后順利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2012年他到外地找朋友玩,酒后一起到KTV唱歌時,見幾個朋友都吸一個容器里的東西,好奇心強的他沒有控制住自己,第一次吸食了冰毒。“我當時真不知道是毒品,光看著好玩,酒后當時也沒有什么感覺。”王華說,隔一天他又吸食了冰毒。

  此后王華慢慢有了毒癮,開始在網上尋找賣家。毒癮不大時一次買兩三千塊錢的冰毒可以吸一個月左右,后來隨著賭癮的增大,他花在吸毒上的錢也越來越多。“我2012年時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買了車還買了房。”王華說,到2014年他的年收入達到15萬元左右,但吸毒的錢一年就需要15-20萬元。

  【案例三】 毒品毀了一家兩代人

  多才多藝的彝族小伙明亮今年才19歲,他的爸爸和姑姑2004年曾因販毒被執行了死刑,那年他才8歲。成長在販毒家庭的他自小就和毒品“親密接觸”。因為家里販毒,他上初中時就曾帶著800克海洛因坐汽車跑幾千公里去送毒。因為年齡小,他背著800克海洛因也沒有人查,順利送貨后,膽子越來越大。“當時送一次毒品家里可以輕松掙到幾萬塊錢,我每次和媽媽要一兩萬塊出去和朋友玩耍。”明亮說。

  按照當地習俗,明亮很早就結婚了。現在的妻子已是他第二次組織家庭,但他一直沒有孩子。他說,現在最大的意愿就是出去后,戒掉毒品,好好陪陪媽媽和妻子,再生個孩子,過正常人的生活。(來源: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