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犧牲,事跡蕩氣回腸
在雷神廟戰斗的影響下,膠東各地黨組織紛紛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建立抗日武裝。伴隨著抗戰隊伍的發展壯大,膠東兒女寫就了一串串蕩氣回腸的感人故事。
任常倫,這位貧苦家庭出身的孤兒,入伍后打的第一次仗就不顧敵人機槍掃射,勇猛砍向敵陣。1941年,任常倫隨部隊攻打小欒家據點,戰友負傷掉隊,他冒著密集槍彈匍匐前進,右臂被子彈擊中,仍全然不顧。找到行動不便的戰友時,他解下自己的綁腿,系在戰友的腰上,一步一爬地將戰友救回陣地。在解放發城的戰斗中,任常倫三次掛彩不下火線。
1944年8月,任常倫被授予山東軍區“一等戰斗英雄”稱號。當年11月,在海陽長沙堡戰斗中,他帶領的班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在他刺死第五名日軍時,不幸被一顆子彈擊中頭部,犧牲時年僅23歲。
于寄吾和于一心是同胞弟兄,出生于書香門第,“九一八”事變后先后投筆從戎。1941年于寄吾出任西海地委書記,領導開辟和建設大澤山根據地。于一心則輾轉各軍分區,先后任北海軍分區和西海軍分區參謀長。1942年冬,日軍對大澤山根據地展開掃蕩,于寄吾率隊東移突圍,因敵眾我寡英勇犧牲。其兄于一心也在這場突圍戰中獻出了生命。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800萬膠東人民先后將40萬優秀兒女送進黨的隊伍,在膠東大地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7.6萬人,他們出身不同、年齡有別,但都表現出了革命烈士不畏犧牲的英勇戰斗精神?!睙熍_史志辦主任季勝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