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京津冀的首位域外新成員 緣何能成功入圍
在很多人的眼中,京津冀協同發展不過是三地聯袂上演的區域大戲,周邊省份更多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見證這場不同尋常的變革。然而,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深入,周邊的“兄弟”省份也有機會加入到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來,享受京津冀協同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如今,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印發,德州也被納入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棋局中。自此,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第一次出現了域外新成員的身影。
首現域外新成員
早在去年,發改委就曾提出,將山東德州、山西大同、內蒙古赤峰和烏蘭察布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城市名單,這也是中央首次擬將京津冀以外的其他城市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之中。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山東德州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000061,咨詢)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
一年的等待,德州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從四個城市之中脫穎而出。至此,德州“一區四基地”戰略正式確立,德州同時也成為了布局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德州同樣有著深厚歷史底蘊,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就曾發源于此。德州明清時期是全國33個工商業大城市之一,自古德州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德州同時也是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