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一下女攤主給記者稱重的過程,這名女子在裝扇貝時,用的是一個黑色的大塑料袋,而裝另外兩種海鮮使用的是透明的小塑料袋,而稱重時,這名女子將扇貝放在了最后稱重,稱完扇貝后迅速將另外兩種海鮮也放到了這個黑色塑料袋里,這才遞給了記者。三種海鮮裝在一起,這時記者根本感覺不出來重量上的差別,而這只是商販的一種小把戲。可是,為什么同樣是稱,稱出來的重量相差卻如此懸殊呢?一位銷售公平秤的老板告訴記者,那些稱,都是假稱。
隨后,吃了啞巴虧的記者拿著這些海鮮來到了附近的漁村飯店。飯店位老板說,剛剛在小攤上買海鮮的價格他們飯店里可給不了。按照那個價格上貨都上不來。記者還了解到,大泉溝那邊在路邊賣海鮮,而漁村的這些飯店都可以收取一定費用給客人加工。水煮的一份是五塊,炒的是十塊,做的不好吃不收費。這個加工價格確實不算高,可是,游客在大排檔里吃飯的時候,光吃海鮮肯定不夠,肯定得再點兩個青菜之類的,而這時問題就出現了。
記者看到,飯店的墻上用照片標注著各種菜品,而漁村這里的飯店采用的都是這種方式,雖然飯店外面明確寫著明碼標價,可是,店里的菜品牌子上卻根本不顯示價格,面對記者的疑問,這里的老板笑了笑并沒有回答。看到記者問價,這位老板給記者報了菜的價格,兩個家常菜,雖然相對于一般的飯店貴了點,但是,還可以接受,飯店老板告訴記者,一般來這里旅游的客人有時候會疏忽問價,而這時候,飯店可就要獅子大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