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紅嫂精神,作為一名沂蒙人實感慚愧,因為以前都是通過電視電影等渠道來了解的,沒親身感受。但最近這次沂南馬牧池之行,讓我對沂蒙人民特別是沂蒙紅嫂們有了切實體會。講解員的講解令人動容落淚,可更令我動容的是百萬沂蒙老區(qū)紅嫂們無私支援前線的英雄歷史。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沂蒙紅嫂張月芬,她不僅拿出全家僅有的糧食,而且還加班熬夜制作軍鞋,甚至還拆下房頂?shù)牟菸桂B(yǎng)軍馬,為革命貢獻出了賴以生存的衣食資源。在當(dāng)時,老人送孩子、妻子送丈夫、姑娘送情郞參軍殺敵已經(jīng)成為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而千千萬萬個被送去參軍的男人再也沒有回來,他們?yōu)楦锩I出了最寶貴的生命,而那些“張月芬”們則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親人。

  沂蒙山的女人們用自己寬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擔(dān)起了家庭,擔(dān)起了革命。由此想到人的一生,只有幾十年的時光,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而身后留下的東西尤其值得品味。就像張月芬的原型,是由嫂子抱著大公雞拜堂成的親,和丈夫一面未謀而又終生未改嫁,80多年的生命旅程平平淡淡卻也轟轟烈烈,其艱苦悲壯的過程恐怕是今人難以想像的。很多紅嫂甚至連結(jié)婚儀式都沒有便進了夫家門,在戰(zhàn)爭大后方默默的守候。古人有立言立功立德之說,有的人留下了鴻篇巨制,有的人留下了赫赫功名,有的人留下了彪炳史冊的精神?!叭ⅰ敝校⒌履耸亲罡呔辰纾轮笳?,并在于一定要寫上誰的名字,就像那些千千萬萬和沂蒙六姐妹一樣為中國革命做出奉獻和犧牲的人們,他們平凡樸素,他們沒有文化,他們默默無聞,也許他們還做出了更多更大的犧牲永遠都不為人所知,但直到今天,卻還是被無數(shù)的后來者由衷的崇敬。光陰荏苒,星移斗轉(zhuǎn),沂蒙山上空曾轟鳴著的猛烈炮火已不再相聞,曾彌漫著的濃濃硝煙亦早已隨著歲月的流失而消散,但沂蒙山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新時期的我們努力奮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參觀結(jié)束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陳毅元帥的那句話在一直在耳邊回響:“我就是躺到要棺材里也不能忘記沂蒙人民……”這是對他們的最高褒獎和贊譽。向革命老區(qū)人民致敬!向沂蒙紅嫂致敬!向億萬為中國革命無私奉獻的人們致敬?。ㄗ髡?王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