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從軍,兒時就有綠軍裝的夢

  陳玉豪的家里三代從軍,父親、爺爺都曾參軍當兵入伍。楊洪蘭說,陳秀退伍后,經常翻出在部隊時的照片跟兒子講述部隊的故事,他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還對父親說,“長大后我也要當穿上那身橄欖綠,還要比你干得好”。

  他的小學班主任杜祥偉覺得,陳玉豪當兵是“冥冥之中的事情”。2009年3月,景山小學組織學生到濟南戰役館參觀時,她就發現小玉豪對部隊不一樣的渴望。杜祥偉在當天的工作日志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話,“就連平時不太穩重的陳玉豪也對這里的烈士們肅然起敬,不時低聲詢問一些當時戰爭的事情,那種虔誠的表情和目光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抹去。”

  2014年,17歲的陳玉豪從濟南市二職專畢業。好男兒志在四方,此時,他當兵入伍、報效祖國的愿望愈發強烈。楊洪蘭說,選擇當兵是兒子自己的決定,但家里人都很支持,因為“部隊上能教育出好孩子”。

  陳玉豪初中就讀于錦屏學校2009級(1)班,他的班主任趙鵬說,去部隊前,陳玉豪曾向他道別,樸實但堅定地對他說,“老師放心,我一定好好干,當個好兵。”

  大家眼中的陳玉豪,懂事、認真、有韌勁兒

  只要一說起兒子,52歲的陳秀和妻子楊洪蘭笑得合不攏嘴,笑容里滿是說不完的欣慰和自豪,“他從小就孝順懂事,從來不讓家里擔心。”陳玉豪的另一位小學班主任李艷回憶,小時候的陳玉豪有點兒像動畫片里的大頭兒子,模樣非常可愛,而且特別聽話。

  楊洪蘭說,知道家境不富裕,兒子從不亂花錢。“我愛吃烤地瓜,他就經常把省下的零花錢,給我買上一個熱乎乎的烤地瓜,讓我暖暖手。周末的時候,他總是在家提前把飯做好,說這樣我就可以多休息一會兒。”說到動情處,楊洪蘭眼角泛起淚花。

  作為班主任,趙鵬說,陳玉豪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用“認真、善良、懂事、負責、有韌勁兒”5個詞形容對陳玉豪的印象。趙鵬記得,新生入學軍訓的時候,陳玉豪就表現出很認真能吃苦的精神,每個動作都盡力做到位,從不偷懶。正因為這份認真,陳玉豪被同學們選為班里的“財產保管員”,負責給教室早上開門,晚上鎖門。

  趙鵬回憶,雖然陳玉豪住得離學校有十幾公里遠,但他每次都能提前半個小時到教室開門。如果趕上雨雪天氣,清晨五點多就需要從家里出發。三年來,他一直是班里來得最早和走得最晚的一個,但他從沒有一句怨言。

  那時,《士兵突擊》正在熱播,許三多的不拋棄不放棄感染了很多人,陳玉豪就是其中之一。趙鵬說,“陳玉豪身上有許三多的那股韌勁兒。他不聰明,成績也不是班里拔尖的,但從來沒有松懈過,一直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往前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