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壞賬,地方版“壞賬銀行”有心無力

  在過去兩年成立的15家省屬資產管理公司面對各地逐年增加的不良資產時常感到“有心無力”。與華融、信達等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擅長“標準化”操作大體量不良資產不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限定在本地范圍內開展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而地方不良資產通常呈現規模小、數量多且分散的特征。

  2014年7月,銀監會批準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和上海5省份參與本省份范圍內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工作;2014年11月,銀監會又批復北京、天津、重慶、福建、遼寧6省份成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日前批復的5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是銀監會批復的第三批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長期關注資產并購的北京三個農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瑾告訴記者,像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有的注冊資本才10個億,自有資金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應對龐大的不良資產市場,即便通過發債募集并購資金也有限,如何解決資金來源和不良資產處理方式都需要市場化的創新。

  據記者了解,目前,部分省屬資產管理公司也在嘗試聯手知名私募以私募股權基金的方式改造不良資產。

  韓瑾向記者透露,目前他的私募正在和業內一家較大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合作,共同搭建私募股權基金的框架。在這框架中,資產管理公司可以通過其參股的私募基金或者其他沒有直接關系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發起設立并購基金,而上市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均可作為有限合伙人參與到基金中,將一項不良資產當作一個項目來投資和培育。

  韓瑾認為,有些企業的不良資產是可以變廢為寶的,可能是一些在“互保”“聯保”模式中被拖下水的企業,也可能是對其他企業或者行業上下游企業有價值的資產,這樣的資產被賤賣是一種損失。而如果經過專業人士的重組整合,找到合適的上市公司實現資產注入和委托管理,資產管理公司也能避免不良資產“招拍掛”的繁瑣處置過程,以市場化的方式實現價值發現和解決投資基金的退出渠道。

  但是這種模式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周放生就表示:“讓不良資產上市,不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源頭嗎?”而韓瑾則認為,專業的盡職調查和引入目標項目同行業的投資人可有助于發現真正有價值的資產,讓市場為不良資產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