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濟南消息 昨日,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2015年第8期食品抽檢結果,1批次產品被檢測出鋁殘留量超標,其中標稱臨沂市抬頭旺餅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宮廷桃酥中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超標。自7月15日,魯版禁鋁令實施以來,濟南市食藥監及省食藥監通過抽檢曝出7批次產品鋁超標。
據了解,山東省食藥監局于5月—7月在食品生產環節對食用植物油、酒類、調味品、糖果、茶葉、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餅干、糕點、食糖、水產制品、蜂蜜、特殊膳食食品、肉制品、瓶(桶)裝飲用水等14大類共1740批次的食品進行了監督抽檢。其中抽檢項目合格的產品1698批次,不合格產品42批次,合格率97.59%。本次抽檢結果顯示,20批次糕點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主要為菌落總數,共有18批次產品抽檢項目中菌落總數超標,標稱淄博青口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藍莓面包(規格85克/袋,生產日期2015.05.29)檢測出菌落總數230000cfu/g,標準值≤1500cfu/g,菌落總數超標達153倍。
本次抽檢鋁殘留量超標食品生產廠家地址顯示為臨沂市蘭山工業園區大陽路與創業路交匯處(蘭山街道后門洞河西村),而之前被檢出6批次鋁超標產品也均來自小作坊及小廠商。記者了解到,國家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能更好地控制鋁的顯性來源。相關使用標準只針對有資質的企業,而鋁超標最嚴重的食品都出現在街邊攤點和小作坊,監管起來比較困難。
糕點及餅干中鋁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過量使用了含有硫酸鋁鉀、硫酸鋁銨等成分的膨松劑,其中糕點的膨松劑分為含鋁和無鋁兩種,無鋁價格較高,有鋁的膨松劑制成糕點后口感較好賣相也好,添加后蛋糕可以少放雞蛋,成本也相對下降。鋁進入人體后,主要積聚于骨骼,并且較難排出體外。長期食用可能引起骨質疏松,神經系統病變,導致老年性癡呆。
原因
為何“鋁禁不止”都是生產成本惹的禍
魯版“禁鋁令”實行2個月,為何仍然管不住呢?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生產成本是一個主要原因。比如發面用到的膨松劑,一種是含鋁的普通膨松劑,一種是無鋁膨松劑,但無鋁膨松劑的成本要比普通膨松劑高數倍。制作包子、饅頭常用到的泡打粉就是一種復合膨松劑,目前無鋁泡打粉成本是含鋁泡打粉的兩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