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帶動濟南供排水領軍行業發展
近年來,我市在城市供排水水質監控預警,水質提升及安全保障等領域取得不俗成績,而相繼開展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等,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通過交流,不少專家學者對濟南的成績紛紛點贊。
黃志彬表示,目前大陸很多城市用水污染加劇,水源到水廠到管網再到二次供水等系統,要從技術、管理等層面整體提升。通過多年交流,大陸同行在水質保障、信息公開尤其是用戶服務方面不斷改善。通過這次大會能夠感覺到濟南政府到水司對供水的高度重視,包括技術和服務都比較領先,而且能夠及時吸收國內外新技術。談到濟南正在推進的海綿城市建設,黃志彬非常贊同,“濟南這個方向是對的,臺灣也應該像濟南一樣,建設一些‘地下水庫’,有效利用水資源。”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敏對濟南飲用水保障方面的發展非常關注,山東省尤其是濟南的行業發展成績,在全國都非常有名,在政府重視程度、科技投入及硬件投入上都非常大,技術領先全國同行。他認為,傳統水系發展理念已不能適應新的現狀,濟南成為海綿城市試點城市,把暴雨內澇轉化為水資源利用,還是很有意義的。
山東省城市供排水水質監測中心主任賈瑞寶表示,山東尤其是濟南地處黃河下游,境內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交叉復雜,多種水源切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破解水處理難題,行業內專家都想到濟南來看看,這種互相交流也更能促進全省尤其濟南水質安全保障工作。
生態驅動筑安全屏障增色現代泉城
除了進行學術交流,會議還精心設計國家科技重大“水專項”示范工程及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區考察專線,向參會代表展示濟南市市政供排水事業發展成果。“供排水事業的不斷領先,是我市大力做好水文章,貫徹‘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部署,保障改善民生的一個縮影”,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濟南是著名的泉城,市域內河湖縱橫、泉水眾多,具有“山、泉、湖、河、城”融于一體的特色。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實踐“治污、治臟、治河、治洪、治水、治景”六位一體城區水生態治理戰略,系統實施泉水保護、河道整治、雨污水治理、中水回用利用與地表水轉換地下水系統工程,統籌優化供水布局與推進供水設施建設,城市排洪、滯洪、滯水與治污、凈水、供水能力大幅提高,成為全國第一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并入選國內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海綿城市的建設,能夠實現促滲保泉、洪澇控制、資源回用、污染控制,生態發展實現良性循環。自試點建設5個多月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加快推進內河水系建設項目、城區水系建設項目、園林綠地建設項目、道路交通建設項目、建筑小區建設項目及能力建設系統項目六大系統工程建設。在城區水系建設方面,市市政公用局大力推進大明湖興隆片區滲漏區恢復工程、大明湖及護城河水質保護工程、趵突泉泉水先觀后用工程等17項(42子項),進一步提高城市污水收集與處理能力,改善河道水質,提高雨水資源化利用水平。截至目前,已有2個項目完成建設,在建項目達10個,完成總投資的44.2%。
作為濟南水質安全保障技術與管理的前沿主陣地,山東省城市供排水水質監測中心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泰山學者”、院士(專家)工作站等人才培養凝聚平臺,先后承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飲用水主題”項目等50余項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研究任務,構筑全國領先的城市供水水質監測預警系統,引領行業風向。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中,該監測中心承擔城市水系統監管預警業務化平臺研究及示范項目建設,將打造城市水系供水、排水全程監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