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萌文化”不止長草還長肉

  受訪的社會學家認為,“頭上長草”發卡的興起正是近年“萌文化”興起的一種體現。從最早的“嘟嘴賣萌”到后來的“么么噠”、“小鮮肉”,無不將“萌”推向了人們的眼前。可愛就是“萌”、天真就是“萌”,90后骨子里存在搞怪、賣萌、逗逼等性格,賣萌是他們的一大剛需,這種文化讓年輕人愛不釋手。

  隨著這種發飾的流行,它的升級版本也很快到來,一種名為“頭上長肉”的發卡也已經開始在網上熱銷。這種發卡用五花肉、雞翅、海參、蝦等形象替代了單純的花草,受到不少“吃貨”的追捧。盡管價格相對“頭上長草”要貴一些,但銷量也還可以。記者看到,一家店鋪的月銷量已達到1000個以上,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翅中”和“五花肉”。

  專家觀點>>年輕人喜歡標新立異有助于緩解生活壓力隨著頭上長草的流行,爭議也隨之而來。有人指出,在頭上插草在古代有賣身為奴的意思,所以在頭上戴個小草發卡并不雅觀,也不吉利。這一觀點在一些中老年人群體中得到體現。

  但不少網友認為,頭上長草的發卡更多的是圖個開心,是一種萌文化的體現,如果用傳統文化的視角來理解現代文化的流行就會有失偏頗。甚至追隨這一潮流的人可能根本不想知道它背后的意味,只是想顯示一下自己的標新立異罷了。

  “人們需要某種新鮮的東西豐富平淡的生活,可以是一個發夾、一個錢包或者一件T恤衫。‘頭上長草’發夾明顯打動了人們的心弦,它們古靈精怪又妙趣橫生,可能有助于緩解現代生活帶來的壓力。”上海交通大學社會學家郭選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