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硬化:

  由“村村通”實現“戶戶通”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山東首先要改善道路交通功能,村莊道路硬化逐步由“村村通”實現“戶戶通”;村莊主要道路及公共場所設置路燈,主次道路必須設置排水溝渠,排水溝渠應與道路硬化同時進行硬化處理,并保持封閉、暢通。

  其次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靠近城鎮的村莊優先選擇城鎮的配水管網延伸供水,其他村莊提倡建設聯村、聯片或單村集中供水設施;暫無條件實現集中供水的,應加強對分散式水源的衛生防護和環境整治,保證水質達標與飲水安全。到2020年,具備條件村莊供水滿足用水水量和水質要求。城市、鎮區和園區周邊的村莊敷設污水管線,接入城鎮污水管網;位置偏遠、達到一定規模的村莊,建設經濟實用的氧化塘和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到2020年實現省域重要河流湖泊周邊5公里范圍內全部村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和達標排放,全省村莊污水處理率達到35%,農村新型社區污水處理率達到100%。

  公共服務:

  3000人以上農村社區要有標準幼兒園

  在實施公共服務配套完善工程方面,山東將完善配套村辦公室、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村圖書室(農家書屋)、村檔案室、村廣播電視室、村警務(治安)室和村多功能室(農民夜校)、游客服務中心等。教育設施建設方面,嚴格執行中小學班額標準,大力實施“全面改薄”工作。3000人以上的社區至少建設1所標準化幼兒園。

  按照標準化衛生室進行建設改造,面積不少于80平方米,按照服務人口1‰的標準配置醫務人員。

  在農村中心社區或較大的村,依托村民自治和集體經濟建設農村幸福院。到2020年實現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覆蓋6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新型社區場地重點實施硬化標準籃球場、羽毛球場(或門球場)和乒乓球臺,預留其他鄉村民俗活動的場地。根據實際情況,中心村必須設立戶外體育運動場,實現行政村公共體育建設設施全覆蓋。

  村莊保護:

  2020年打造1000個特色旅游村

  山東還將實施特色村莊保護工程,引導村民逐步整合既有農宅的型式、體量、高度及色彩,形成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村容村貌。在傳統村落保護方面,將建立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編制村莊保護發展規劃,建立村莊保護檔案。

  同時,還將加強歷史文化要素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延續村莊傳統文脈,重點保護開發500個左右的傳統村落。到2020年,重點打造1000個休閑觀光游、民俗文化游、農事體驗游、養老養生游等特色景觀旅游村。此外,還將開展“宜居村莊”創建工程,到2020年,建設1.8萬個家園美、田園美、生態美、生活美的宜居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