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了20萬,還差30萬。”10月29日,壓在德州禹城老崔身上的數字讓他寢食難安。
作為再生障礙性貧血(以下簡稱再障)患者,崔擁軍為了給患白血病的女兒治病,放棄治療硬撐著(本報7月12日A06版報道)。
女兒和妻子張洪芹骨髓配型成功,好消息傳來的同時,50多萬元的高額手術費用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崔擁軍透不過氣來。
父親停藥4個月,只想再救女兒一次
2009年,崔擁軍被診斷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為了省錢,他只能吃中藥。今年7月,連續尿血多日的崔擁軍終于住進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病房。在“一床難求”的醫院獲得一個床位,對崔擁軍來說是個救命的機會。可是,剛辦完住院手續,患有白血病的女兒卻發病了。“我不要緊,先救我女兒。”毫不猶豫,崔擁軍做出了第一個選擇。也是從那天起,崔擁軍默默停了自己的藥(本報今年7月12日曾報道)。
13年前,年僅6歲的崔洪被診斷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如今已發展為白血病,只有盡早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才能挽救她正值花季的生命。所幸崔洪與母親張洪芹的骨髓配型成功,讓一家人看到了希望。但50多萬元的手術費用,對已經負債累累的家庭來說,幾乎是個天文數字。
10月29日,在德州禹城市人民醫院,年僅19歲的崔洪靜靜地躺著,這距離她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與母親配型成功已經過去了8天。“每天半夜驚醒時,都會看見父親在打電話、發短信,他把能聯系到的人都求了一遍。”崔洪眼里含淚地說。
“就算捐器官、借錢,我也要救孩子。我的病不治了,也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再救她一次。”崔擁軍說,女兒目前進行身體調理治療,準備在20多天后前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接受骨髓移植。
為省錢,骨髓移植前女兒回到德州
“北京住院費用太高了,我們已經承擔不起。”為了調理身體準備移植,崔洪已經停掉了一些藥物,可即使這樣,她一天的醫療費仍然高達千元。“身體虛弱、不能長期勞累”的道理崔擁軍也明白,可是在北京醫院里的住院費用讓一家人不得不長途跋涉回到禹城。
為了調理身體準備骨髓移植,張洪芹也放棄了2000元一個月的服務員工作,全家只能靠著家里的六畝地維持生計。“家里孩子的舅舅、叔叔等親戚都已經借了個遍,有些親戚都借了三四茬了。村里的鄉親們也捐了兩次錢,自從查出來這個病,我們父女倆治病欠下了幾十萬的債。這次骨髓移植,跑斷了腿也才湊了20萬,剩下的30萬我們真的無能為力了。”說起治療費用,生生扛了幾個月的崔擁軍忍不住嘆氣,他自己停了一切藥物,只想“勁往一處使”。
自7月份崔洪發病后,每月都要輸三到四次血小板,每次費用都在2000元左右。如今家中債臺高筑,去過兩次北京的崔洪卻連天安門也沒去過。“因為檢查去過兩次北京,天安門、故宮,這些夢想中的地方都沒去過。去就得花錢,現在治病才是最要緊的。”崔洪挺著虛弱的身體告訴記者。
“等病好了,我想考大學”
10月21日,從北京回到禹城,崔洪偷偷去過兩次學校。每次走進熟悉的校園,崔洪都想要是能再坐在教室里聽課就好了。“她平時在班里成績不錯,雖然因為身體原因休學,但平時在病房里還是會拿起高中的課本學習。”說起孩子的成績,崔擁軍掩不住心里的驕傲。
崔洪就讀于禹城一中,是縣城里公認的好高中。班主任也打過來幾次電話,想讓崔洪身體好些的時候回學校看看。“按照平時考試的成績,高考時考上二本學校不成問題。等病好了,我想回到校園。我做夢都想參加高考,考大學。”雖然不言語,但崔洪心中還是有個“大學夢”。
“看著父母操勞的身影時,我心里也很難受。現在好好配合治療是對他們最好的孝順。上了大學以后,我要努力學習,把這些年父母的勞累都化成動力,為了他們走出去。謝謝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一定會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幫助更多的人。”崔洪暢想著手術成功后的生活。
如果您愿意幫助這個不幸的家庭,請致電13639497044或打款至賬號:2349 1499 8013 3154 025 開戶人:崔洪 開戶行:中國建設銀行山東省分行營業部營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