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層面,有的地方安全生產紅線意識不強,重發展、輕安全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招商引資、上項目中,沒有把安全生產作為前提條件,嚴把安全關,甚至引進了其他地方已經淘汰的落后產能。有的基層安全監管力量不足,執法人員少,專業人才更少,有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大市僅配備2-3名專業監管人員,遠遠滿足不了工作需要。同時,還存在著安全檢查不深入、不細致,執法不嚴格、不到位的現象。趙衛東說,現在有的縣幾十家危化品企業,一個市也達到了400多家,但是監管人員人少,監管力量薄弱,致使監管力量和監管能力面臨嚴峻的考驗。

  在產業結構層面,化工行業產業層次比較低,安全風險比較大。在化工企業快速發展中,有的規模小,投入少,設備設施自動化程度低,安全沒有保障;有的轉行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出資人對危險化學品行業認知度低,專業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缺乏,一線員工流動性強、專業技能低,“三違”現象大量存在,嚴重威脅安全生產。